【本報台北訊】偏鄉公費醫師組成自救小組,控訴血汗亂象,不僅薪資是一般醫師或外院支援醫師的一半;醫院常指派跨科支援,精神科醫師值內科病房、家醫科醫師值急診等。
衛福部長陳時中昨表示,會將訴求納入新制參考,已成立督導小組監督,若醫院有重大違規事項,將縮減公費醫師名額。
台灣公費醫師培育制度實施四十多年,已培育六千多名公費醫師,近五年有將近四百人分發至偏遠、離島地區衛生所、本部醫院,或支援山地巡迴醫療的教會醫院服務。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廖崑富說,去年底成立「公費醫師培育制度督導小組」,負責監督、改善各項事務,如擴大分發服務機構及醫院缺額數,增加選擇自由,且不允許公費醫師跨科浮濫支援,若被不合理對待,可向醫事司提出申訴,醫院經查有重大違規事項,將縮減該院公費醫師名額。
且公費醫師經考試、就讀醫學院、住院醫師等訓練後,最終會選填志願,為讓公費醫師能獲知每間醫院待遇,今年開始,將會表列各醫院平均薪資待遇、宿舍等福利,讓資訊公開透明,提供公費醫師選填志願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