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寶 願做人間發心功德主

曹麗蕙 |2017.03.20
3011觀看次
字級
不分老少,許多人發願成為佛弟子。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不分老少,許多人發願成為佛弟子。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佛光山台北道場昨天舉辦「二○一七年甘露灌頂皈依典禮」,禮請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主法,包括北區新品功德主皈依暨迎新會,及一般信眾皈依,總共逾六百人共赴勝會;上至八十五歲老奶奶,下至六個月大小嬰兒,都在佛前見證與家人陪伴下,成為佛弟子,場面溫馨莊嚴。心保和尚開示,皈依三寶是找到身心依靠,他勉勵大家要發菩提心饒益有情,身口意行三好,這樣不只今世安樂,生生世世都能平安吉祥殊勝。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也特別出席,為信眾闡述皈依儀軌與佛門禮儀,包括合掌、問訊、頂禮、放掌、長跪等。「佛教講究禮節,信眾若能遵循,常常禮佛、拜佛,就能與佛接心,清淨自心,除去煩惱,心生歡喜」。

心保和尚開示,佛是覺悟之人,沒有人就沒有佛,把佛當成是老師,只要發心學佛的自覺覺他,乃至覺行圓滿,假以時日定達到成佛目的,「而皈依,是找到身心依靠,能讓人升起信心與力量,在學佛道上往前邁進」。皈依三寶功德無量無邊,「人天有份,惡道除名」,三寶弟子也能在龍華三會上,得證解脫自在,是相當圓滿吉祥之事。

心保和尚說,佛法需落實生活中,要發菩提心饒益有情,身口意行三好,才能圓滿菩提道業。如同星雲大師在《菜根譚》所開示「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真正修行在日常,佛道本在生活中。」 他期許大家皈依後要做佛門的「不請之友」,常自動自發到道場,無論是參加法會或義工,都能增加福德因緣,累積功德,自我成就。

皈依後舉行新品功德主授證典禮,由心保和尚、慈容法師、功德主會會長永平法師、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普門寺住持滿方法師頒發證書,全體信眾恭讀《星雲大師在家信眾祈願文》。接續的迎新座談會,則由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曾稚棉,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台北教師分會督導劉學慧、北區協會區委莊燕雪等人一起分享人間佛教的體驗與實踐。其中,兩位校長除了介紹佛光山系統大學五校的辦學成果與特色外,楊朝祥還不忘鼓勵佛光人將子女送來念佛光體系學校,因為「要念就要念自己的學校,最妥當!」

為菩提種子 遠從澳洲來

昨天典禮座無虛席,許多信眾遠道而來,希望透過殊勝典禮找到信仰寄託與依歸,並在三寶加持下薰習佛法。覺元法師表示,這次皈依有不少都是父母陪伴子孫參加,希望傳承信仰。如梁招娥就帶著甫從澳洲返台、才六個月大的混血小外孫柯奕安(Leo Favaloro)歡喜受持佛法。梁招娥笑說,適逢皈依典禮,當然要把握機緣,「希望他從小能在心中種下菩提種子,增長善根,五慧具足」。

莫德澧也陪八十五歲的母親楊雪枝參加,她說:「母親年紀大了,希望帶她多親近道場,多念佛、多修行,讓她時時法喜充滿。」台泥副總經理王琪玫也在昨天皈依,「和佛光山結緣二十多年,早就心有所屬,機緣到了,就來皈依,如同覺元法師所說,皈依就像是註冊,是新學習的開始」,而在過程中她也一度感動落淚,「因為我想到多年來,有很多有緣人牽我入門,心中充滿感激,未來會更用心學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