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娥。圖╲記者邱麗月
如果不是三十年前,受朋友邀約,到彰化福山寺參加八關齋戒,我們夫妻的生命不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二十幾年前,台中尚無任何佛光道場,當時多半是在彰化福山寺參加活動。在一次佛學講座中,與星雲大師初次見面。我們雖沒有佛學基礎,直覺熱情地對眼前的法師說:「我想請您吃飯!」大師和藹回答:「以後還有機會」,對我們貿然邀約不以為忤,還招呼我們夫妻合照。第一次見到星雲大師,就感受到大師的慈悲!
第二次再見到大師,是我與同修沈尤成忙著籌備佛光會期間,心情不同於第一次初見。那時,實際投入義工行列,思考與體會生命存在的意義,佛法種子逐漸在心底萌芽扎根。
佛光人生 家庭生活重心
參加八關齋戒,曾是我們全家的例行公事,三個小孩星期天帶著書包、制服到福山寺受戒,星期一直接從寺裡出發回台中上學。人的一生,往往由於一個念頭而改變命運、改變對生命的看法,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我們的生命也因而轉了方向,皈依在星雲大師座下,成為佛光家庭,開啟學佛因緣,乃至弘法護教成為終身的職志。
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國際佛光會的開路先鋒「中華佛光協會」於台北國父紀念館召開成立大會,同修沈尤成身為發起人之一。因緣成熟,沈尤成成為台中北區分會創會會長,承擔起在佛光山的第一份職責,我擔任副會長,兩人同進同出,開始忙碌的佛光人生,佛光會慢慢成為沈家家庭生活的重心。
一次,我邀請信仰道教的公公前往台中東海道場禮佛,巧遇依空法師開示,公公十分認同佛光會的理念,開始鼓勵我們夫妻兩人輪流當會長,做長期的義工,利益眾生。
一路上大師像明燈,引導著內向、不擅言詞的我們兩人,從做中學、調整自己的不足及學習為眾人服務,愈做愈體會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引導信眾將教法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增益個人、家庭、社會創造祥和幸福。於是只要時間、能力許可,我們兩人對於佛光山、佛光會舉辦的活動,絕對責無旁貸,全力以赴。也是在這段期間,我不管走到哪都穿著居士服,用行動告訴大家我對佛法的認同與支持,也因而影響了許多親朋好友一起學佛。
在環保意識尚未抬頭的年代,我們就開始率領佛光會員沿街撿垃圾、做環保,曾當眾被笑傻、被質疑不知在做什麼;也舉辦過高爾夫球比賽,邀請台中企業界參與,並在會後聯誼時間,禮請佛光山法師出席開示。我們辦活動的動機很簡單——給人一個與佛教接觸的因緣,弘揚佛法不設限。
從東海道場到現在的惠中寺,我們夫妻將寺務視同家務,我每天到道場當義工,遇人便開口邀約,不論是福報推廣、活動邀請等,覺得說出口是給人因緣,從不推諉弘法的責任。因此,星雲大師曾公開說我像道場的當家。的確,道場就像我的家,法身慧命的家。我的女兒沈昭吟,在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後,不但在南華大學授課,也在佛光山出家,法名知賢。
佛陀教法 改變世界明燈
多年來,隨著大師到過許多地方弘法,印象最深刻的是與大師出訪關島、金門,再至俄羅斯成立俄羅斯協會和遠赴印度擔任義工的三十三天,親見南傳、北傳及藏傳佛教的融合;更難忘一九九八年大師於印度舉辦三壇大戒期間,雖然忙碌,仍細心邀請我們到那爛陀大學、靈鷲山等地參訪。大師不論旅程多累、多遙遠,總是一下飛機就開始忙碌,接見當地的貴賓、會員幹部等訪客。耳濡目染下,我在往後的佛光歲月中,總效法著大師從不喊累的精神。
我們夫妻親近佛光山三十年,終身以星雲大師為榜樣,努力推廣人間佛教。我一直認為是佛光山讓我的生命發光發熱,自己以前只是個家庭主婦,內向不善言辭,接觸大師、接觸佛法後,讓我在待人處事上都有了改變,還能參加國際性的會議認識世界各地的佛光人,這是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事。
大師的前瞻智慧與寬大胸懷,成為引領我們前進的動力,相信佛法必能成為改變世界的一盞明燈,讓大家朝同一方向前進,從佛法中獲得安身立命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