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出遊,就算是身體硬朗,也別忘了為他們找個適合的旅伴。圖╱路透
【本報綜合報導】氣溫回暖,初春正是旅遊的好季節,專家表示,帶老人家出門可以增進全家情感,營造共同回憶,但是「一般人眼中的小事,是老人家的大事」;帶長輩出門需注意的環節很多,包括食、衣、住、行、藥,都不能馬虎。
高齡九十六歲的劉爺爺,年輕時加入軍隊,四處作戰移防離鄉背井,跟著國民政府來台,與親人斷了音訊。九○年代兩岸開放探親時,曾回上海探訪過一次,後因年事漸高,再也沒有離開過台灣,平日就與親人透過書信、電話聯繫。
今年初,劉爺爺做了重大決定,清明節前將回上海探望小他三歲、今年九十三歲的妹妹,還要去母親的墳上掃墓。對於老人家的決定,全家全力支持,期待兩位加起來近二百歲的長者跨海團聚。
劉爺爺的身體還算硬朗,然而近三十年沒有搭飛機出國,家人不敢輕忽這次探親行。兒孫近十人同行照料,一個月前將行程安排妥當。預約機場輪椅服務,安排好當地接送車輛,預訂飯店特別注意是否有無障礙設施,並註明需加裝扶手的房間。
如廁洗澡 生活細節設想周全
老齡照護專家、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護理系講師何瓊華指出,很多人帶長輩出遊忽略生活細節,例如家中浴廁加裝了扶手及止滑設備,訂飯店時卻忘了要求這些裝置,使得老人家如廁、洗澡都困難。
何瓊華建議,帶長輩出門,選擇出遊地務必避免溫差極大的地點,以免長輩不適應生病。也要斟酌體力,不參加太緊湊的旅遊團,若能配合長輩旅遊目標需求,例如探親、訪友等,並依照其生理時鐘,規畫下午有短暫休息,晚上早睡、隔天早起的簡易行程,一樣能有美好的旅遊回憶。
何瓊華說,帶長輩出門切忌「趕行程」,旅途中步行距離太遠、或行程太緊湊,都需要視老人家的體力狀況減量,找空檔及時間充分休息,千萬不要勉強趕行程。
何瓊華說,帶長輩出門不要選擇需爬山、爬樓梯,或是走太遠的行程,走一點路對於年輕人而言並非太大負擔,但對於長輩來說,或許會造成腳踝、膝關節痠痛等問題,或體力透支累壞了。
察言觀色 別讓父母累著餓著
隨行子女記得要察言觀色,很多長輩在行程中累了,或許不好意思說出口,神色及肢體語言不會騙人。觀察到長輩面露疲態,不妨建議休息一下。不妨放些長輩愛吃的零食、點心及保溫瓶在背包裡,旅途中若飲食不習慣,不至於餓著。
何瓊華認為,但很多老人家有慢性疾病,出門前一定要備齊藥品,記得按時服藥。過去曾發生出國旅客只隨身攜帶航程中的必備藥,卻把大部分藥品放在託運行李中,結果行李延遲了,造成旅客沒藥吃的困擾。她提醒,帶長者出遠門,行前務必諮詢醫師意見,請醫師開齊必備藥品;旅行途中盡量多準備幾天的藥隨身攜帶,或是帶著醫囑或處方箋,以防萬一。
何瓊華認為,就算老人家身體硬朗,或主動要求出遊,也千萬別忘了為他們在旅途中找個適合的旅伴,或是自己陪長輩出去玩,能在長輩有需求的時候給予協助。
帶長輩出遊是難得的機會,想要盡興而歸,從行程安排開始到結束、每個小地方多加注意,就能與父母、長輩享受快樂假期。
帶長輩出遊要注意
1目的地選擇
參考醫師建言,評估健康狀態;考慮飛行時間,以鄰近國家為主
2行程選擇
團體旅遊較佳,不要低價團、購物行程,可穿插自由活動,日數一周內為宜
3藥物準備
告知醫師出國計畫,請醫師協助開藥
4搭飛機時
坐走道便於活動筋骨,多喝水防下肢血栓,如經濟許可,可升等商務艙
5國外就診
發生疾病意外應立即就醫,有投保旅遊險,開立足夠份數診斷證明書,保留醫療費用單據,申請給付
6出遊小物
搭機可換穿拖鞋,機艙內較乾燥,可隨身準備乳液(100毫升以下)
資料來源/資深領隊曾憲屏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