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之間 父親是一座山

文/老劉 |2017.02.20
1249觀看次
字級

文/老劉

我小時候也跟大多數的人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多好多的疑問,而那時,父親就是我的百科全書,有問必有答,就算沒有正確答案,也會有段故事或傳說來滿足我溪豁般的好奇。只是隨著年齡增長,百科全書的地位漸漸被Google和各類圖書取代;而年輕人海綿般的吸收力所累積的新知,也漸漸超越了父親擁有的知識。

在許多方面,好比政治,觀念定型的父親沒辦法接受(也因不熟悉3C產品或忙碌無暇接收)新的觀念或資訊,而相對接納度高的年輕一輩如我,就常常會跟父親爭得面紅耳赤。

健康方面,因為我自己就讀醫療相關科系,所以更無法接受父親重鹹的飲食和對醫療的不信任,有時甚至會因此鬧些笑話。像對歷史極有興趣的父親,有次聽完某段廣播後很專業地對孩子們說:「……日本的神風特攻隊為什麼怎麼旋轉都不會頭暈,因為他們都是事前就把耳迷神經切除了……」(其實沒有耳迷神經這種構造,且頭暈原因很多,如視覺和平衡感不協調等)。

出遊時,父親永遠抱著兩本百科全書般厚厚的旅遊地圖,時不時停下來查看,打死不相信Google Map;有時聽姐姐們聊到古裝劇的劇情時更會說:「有這回事嗎?戲總是要杜撰才有人要看嘛。」(其實內容為真實史實,只是較不為人所知)。

老是沒經查證就下定論的父親,常讓我和姐姐們感到無奈,但是我們不約而同地形成一個默契——不爭吵,只要一個人快跟父親吵起來,就會被另外兩位拉一下衣襟,表示「別爭了啦」。我們不是就這樣接受父親那些沒查證的話,而是要自己冷靜下來,先認同再糾正;太急著直接否定對方,只會讓父親感到十分沒面子,也難以接受我們的說法。

在孩子面前,為了給我們信賴感和安全感,父親永遠要扮演一座山,即使孩子長大獨立了,山依然是山,仍然關心、保護著孩子;而面子,剛剛好也是「父親」這座山的一部分,當我們毫不留情地抽去,山也會應聲崩塌。

同理、體諒、接納,是一個家庭組成的重要元素,而聰明的溝通、控制情緒的對話,則是家庭持續運轉的螺絲。若是一家人能夠和樂長久,又何必急著糾正、否定,或是非得在當下取得共識不可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