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收看電視劇,好處很多。不但經濟實惠、怡情悅性、消遣娛樂、打發時間、逃離現實,甚至還能對於人口性別的平衡,起到正面作用。
人口學家說,非洲人每生產一百零三位男嬰,會有一百位女嬰。亞洲與歐洲的男女新生兒之「自然」比例是一零五對一百。
二十年前的台灣,男嬰高達一百一十四人,近十年來降至一百零六至一百零七之間。對岸高些,達一百一十九人,但本世紀的男女出生差距沒有再擴大,印度還是有小幅度的增加,卻已放緩,大約是一百零九位。
何以會有這些正面的進展?性別教育、經濟變化與都市化,都有貢獻,但更有意思的原因,來自印度近日的研究所揭示,原來,電視的「肥皂劇」也幫了大忙。
在印度,不管經濟收入與居住地區的差別,單是看電視多了,就會減少性別偏見,從而對更多觀眾的認知與態度,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意生男生女一樣好。
有兩個例子,一齣是《親愛的女兒,不要生在這個國家》,觀眾從中接觸家長對待女子的不公平,甚至殘忍的劇情,久而久之心生不忍,連帶檢視自身的性別態度。
研究者舉證,指女性收看該節目的比例高達五成一;相形之下,僅有百分之五女性看過政府為提倡性別平等而製作的影片,傳統宗教會告誡這個議題的比例更低,是百分之一。
印度肥皂劇編劇人因此很自豪地說:「電視不僅只是娛樂,這還是教育的大大的來源。」另有一部電視長壽劇《童養媳》,編劇說他的用意就是要通過電視劇邀請觀眾感受童婚的危害與邪惡。他認為,通過這些劇情,印度人得到娛樂的同時,對於性別的議題會有更為平等的理解方式;這齣電視劇播了八年,去年七月才結束。
印度的研究者甚至認為,電視劇情老在婆媳衝突間打轉,可能會讓觀眾習慣,進而接受強勢女性(「強大男主角的劇情在印度不怎麼受歡迎」),也能扭轉性別偏見。
印度之外,巴西也有類似的發現。該國最大的電視公司「全球」(Globo)至今仍占有巴西三分之一的收視份額,每天觀眾超過九千萬。作為天主教國家,巴西政府壓制避孕措施,特別是在一九六四至一九八五年的軍事政權期間。
然而,每位巴西母親的子女數,在一九六○年是六點三人,到了這個世紀僅略多於兩位。相關研究說,電視跨越城鄉等因素,產生獨立的影響,因為不少進步人士刻意為「全球」電視台編寫劇本,使其電視劇鏡頭中,小家庭大多很快樂、五分一的主角是離婚或分居(比巴西實況高多了),致使單是經常收看這些節目,就有相當於兩年倡導性別教育的作用,包括避孕方式更為人熟悉,以及生育率因而減少等等。
男女應該要能平權,愈多人能有這個觀念與認知,社會愈是讓人心喜。在高生育率的國家,降低生育率應該也是對社會有功的現象。印度與巴西的研究都已顯示,以電視為工具「寓教於樂」,完全可行。聽說「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即將頒行辦法,規範無線(主要時段)與衛星電視頻道的本國自製節目比例。
比例若能適中,這是亡羊補牢的好事;來日,導引自製與外來影音節目,都有更高比例如同印度與巴西,以電視劇拉拔我們需要的價值,那是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