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也仁
班上的梅梅成長於單親家庭,跟著三十歲不到的爸爸一起生活。爸爸因工作關係,常一大早就把梅梅送到學校,也沒幫她準備早餐,因此中年級時,梅梅常因肚子餓偷同學的零食,讓當時的導師傷透腦筋。
我平時習慣提早半個小時到校,這時校園幽靜,可以在鳥語花香的氣氛中閒適地用完早餐,但當了梅梅的導師後,情況就稍有變化。
「吃早餐了嗎?」才開學,梅梅就比我更早到教室,她靦腆地搖搖頭說:「沒有!」「啊?」瞧她桌上空無一物,不禁感到驚訝與不解,她趕緊體貼解釋:「是爸爸沒時間買,明天會買給我吃!」買個早餐要多少時間呀?納悶中想起之前梅梅總是偷東西吃的事——孩子得要滿足基本的飽暖需求,才能自尊自愛啊!同時也心疼她沒早餐可吃,於是我說:「太好了,老師的早餐帶太多了,拜託你幫我吃一點。」幫老師的忙最能激發孩子的榮譽感了,她很樂意接受我一半的早餐。
從「吃早餐了嗎?」一直到「爸爸有買早餐嗎?」「有早餐吃嗎?」我終於知道,這個年輕的爸爸為了養家活口一大早就忙於工作,一直沒時間幫孩子買早餐;從此一早到校,只要梅梅靦腆搖頭,或是不好意思地細聲說沒早餐時,我便會和她分享那份多出來的早餐,反正我也在學校用早餐,多帶一份只是舉手之勞。
有時,其他同學也提早到校,或是梅梅晚些進教室時,她會在意同學盯著她從我手中接過早餐的異樣眼光,我知道這孩子長了自尊心,得私下把早餐給她,同時也可以開始施以教育了。
這天一早,我請她到教室旁的教學準備室,直接問:「吃老師的早餐會覺得不好意思嗎?」她勉強撐起嘴角說:「嗯。」「這樣好了,如果爸爸忘了給你買早餐時,你一早到校就幫老師打掃準備室的地板,再用拖把拖乾淨,這樣的酬勞就是一份早餐,你自己賺的,如何?」瞧她一臉滿意的微笑,我指著書櫃的角落告訴她:「你的酬勞就放這邊,以後掃完地就自己拿,別客氣。」有了對等的付出後,梅梅的早餐拿得心安理得,也多了一分自信。
在我幾次對梅梅爸爸美言她在校的優良表現,並提醒要幫孩子準備早餐後,梅梅開始有爸爸準備的早餐了,無須再為轆轆的飢腸傷腦筋的梅梅,不但多了些自信,也不再出現異常行為了。
很難想像如今這般富饒的社會,仍有孩子沒有早餐吃。但我深信,只要師長與旁人多給予一分關懷與幫助,孩子一樣可以擁有幸福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