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二○○八年金融海嘯期間,國內許多放無薪假的上班族騎自行車運動,地方政府一窩蜂興建自行車道;但近年路跑興起,不少自行車道使用率下降,成了「蚊子車道」,維護和管理令人頭疼。
像是彰化縣和美鎮八年前申請無償撥用東谷路台糖「五分仔車」鐵道土地,興建南、北各一條自行車道;「使用率不高,現正評估存廢。」鎮長阮厚爵說,鎮公所接獲地方反映,並觀察自行車道使用狀況,認為到這裡的自行車騎士不多,不如改建為一般車道。
「多年前到處興建自行車道,應該重新整理。」彰化縣政府城市暨觀光發展處清查縣內二十六鄉鎮市自行車道多達近八十條,「蚊子車道」逾三分之一,不乏雜草叢生者。城觀處長田飛鵬推動段點計畫,盡量接連鄉鎮市公所當初各自為政興建的自行車道。
台中濱海自行車道全長約六十公里,由於路線長,有些路段尚未建置自行車專用道,甚至去年大肚路段傳出雜草叢生;而且海線風大,冬天使用率較低。
桃園市現有二十九條自行車道,但分屬中央、地方管轄,其中串聯新北鶯歌和桃園大溪的車道因路途過長,又分屬兩直轄市,沿途景致時好時壞,管理維護困難,人氣稍弱。
建國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陳若華表示,國內自行車道分為運動型、遊憩型;熱門自行車道通常具備三大要件,分別是風景怡人、車流量少,及最好有遮蔭設施,例如茂密的行道樹,騎乘的感覺很好;缺乏其中一項要件,就容易淪為蚊子車道。
國家自由車教練方一成長年推廣自行車運動,騎遍中部自行車道,發現海邊、山區的自行車道受氣候影響,在秋、冬季變蚊子車道;要跟機、汽車爭道的自行車道也不受歡迎。
方一成說,多年前政府大力提倡騎自行車,常主辦或贊助比賽;最近政府轉向補助和宣傳路跑,自行車運動不再火紅,那些沒優美景點、自然條件差的自行車道難免人車稀少。
建國科大運動健康與休閒系主任邱聯容說,喜歡騎自行車的民眾多半為了遊憩,人氣自行車道大致上車程不超過兩小時、車道平坦,且每騎乘二十到三十分鐘有休息站喝飲料、看風景、拍照;政府規畫興建自行車道時,應把民眾喜好列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