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年輕時也有一段受人資助的故事。
大陸電商巨擘馬雲日前造訪澳洲,捐出兩千六百萬澳幣(約台幣六點二億元)給澳洲紐卡索大學(UoN)成立獎學金,馬雲年輕時曾接受澳洲友人約兩百澳幣(約台幣四千八百元)的支持,成立獎學金是為了報恩。
綜合新華網等陸媒報導,澳洲紐卡索大學三日宣布,獲得馬雲公益基金資助兩千六百萬澳幣建立「馬─莫萊獎學金」計畫。這是紐卡索大學史上接受規模最大的慈善捐款,也是馬雲公益基金第一筆海外助學基金。
成立獎學金的背後,是馬雲一段長達三十七年的跨國友情。馬雲十六歲時遇見到大陸旅遊的莫萊(Ken Morley)一家人;莫萊是一位電氣工程師,退休不久,太太叫Judy,他們有三個孩子,其中一個便是David Morley。當時小馬雲正痴迷於英文學習,而David這個來自澳洲的小外教,給了小馬雲非常Nice而給力的幫助。
雙方隨後開始通信,莫萊也在信中幫馬雲修改英文錯誤,又陸續提供兩百澳幣資助。
馬雲在大學時,經濟壓力很大。雖然有獎學金,但生活費也是不小的開銷,拮据的父母也是相當困難。沒想到,莫萊主動提出資助馬雲。莫萊回憶時說「錢並不多,也就五至十美元左右一周。每六個月我就給他寄一張支票。」
據說後來馬雲和張英要結婚的時候,慷慨的莫萊一家又雪中送炭,給這對新婚燕爾的佳人送去二點二萬澳幣(約台幣五十三萬元),幫助他們買了第一套房。
五年後在莫萊的邀請下,二十一歲的馬雲第一次出國,前往澳洲旅遊。馬雲在演講中表示,當時,從沒想過可以到中國以外的國家看看。在一九八五年可以拿到護照是一件稀奇的事,馬雲花了半年時間才拿到護照。
隨後申請澳洲簽證時,也花了一番力氣。馬雲說,當時去上海澳洲領事館,使館官員告訴他,需要到北京去簽發簽證。雖然去北京的費用對當時的馬雲而言非常昂貴,他還是決定去試試。
馬雲到北京後,住在一個地下賓館,七次申請簽證都遭到拒絕,第八次申請時,他對面試使館官員說,「這是我最後一次機會,我已經在這裡待了一個禮拜,已經嘗試了七次都被拒絕,希望這次能申請到簽證。」
莫萊當時也找了朋友幫忙,並向澳洲駐中國大使館發電報。當時使館的人問馬雲,「你真的想要這個簽證嗎?」馬雲回答:「當然想要」,就這樣終於拿到簽證。馬雲說,這就是永不放棄的例子。
馬雲表示,莫萊沒有上過大學,但經常向他談起紐卡索大學,因此自己想為紐卡索大學做一點事情。馬雲說,沒有那次的澳洲行,永遠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獎學金可以幫助想看看這個世界,經歷它、用自己腦袋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