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電機工程師的林枝藝(左),因為無薪假轉業,意外愛上這份照顧爺爺奶奶的工作。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三民主義、吾黨所宗……」西湖日照中心內的長輩,每天早上都會一起開朝會、唱國歌,之所以有這項「習俗」,其實都是為了一名八十九歲,卻天天穿得西裝筆挺的退休老校長。
賦予他們「任務」
讓長輩找回自信
西湖日照中心照服員林枝藝說,被送到日照中心的長輩,多半都已經失智,但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一開始仍會抗拒害怕。他曾遇過一名老奶奶,一心認為是「小孩逼她來的」,剛到日照中心時每天都跑到廁所哭,照顧員便會賦予他們一些「任務」,讓他們找回自己的價值,從一開始的排斥,到後來每天都期待到日照中心。
「這位八十九歲的老校長也不例外。」林枝藝說,爺爺年輕時曾在金門擔任校長,個性一板一眼又嚴肅,起初被家人送到日照中心時,他總是悶悶不樂,而且常嚴厲指責其他長輩的錯誤;加上退休後仍堅持穿得西裝筆挺的習慣,總讓他和其他長輩有些格格不入。
為了讓老校長和其他長輩找到共通話題、增加互動,林枝藝建議他發揮校長的號召力,每天早上負責報告當天的天氣和時間,不料他卻提議「應該辦個朝會」,幾天後便抱了國父遺像來,把照顧員們嚇了一大跳;但看見老校長舉辦朝會的決心,開始掛起國旗,讓唱國歌、致敬國旗、朗誦詩歌等活動,成了西湖日照中心每天上午的例行公事,一辦就是六年。
照顧一位長輩
幫助整個家庭
「這件事讓我體悟,送長輩到日照中心很簡單,但背後更重要的是誘因。」林枝藝說,像是讓老校長主持朝會、讓雜貨店老闆娘的奶奶幫忙算便當錢,都能讓長輩們重新找回自信,為了完成他們的「任務」,天天都想來。
林枝藝笑說,相處久了,其他長輩也真的把爺爺當做「校長」,願意尊敬他,讓校長覺得在這裡很有尊嚴,後來每當有長輩吵著要回家,照顧員就會拜託校長幫忙溝通,讓長輩間氣氛更好、更團結,「看到很多爺爺奶奶天天都想來,對我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
一名家屬曾告訴他「你們照顧的不是一個長輩,而是整個家庭」,正因有照服員,家庭成員才得以喘息,恢復原本的生活規畫和安排,這句話總是支撐著他,讓他直到現在都覺得照服員真的是「很有情感、很有溫度的工作」。
放無薪假轉業
工程師樂當照服員
三十七歲的林枝藝,原是電機工程師,因為無薪假轉業,意外愛上這份照顧爺爺奶奶的工作。
因為女友是護理人員,覺得林枝藝脾氣好、有耐性,加上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和長輩相處已習慣成自然,沒什麼代溝,因此鼓勵他參加照顧服務員的培訓課程。林枝藝的第一份照顧工作,是兼職的居家服務員,當時雖然時薪只有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元,卻讓他深感「人跟人之間,彼此真心對待,是感受得到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