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雲林訊】雲林崙背站一月三日凌晨連續三小時PM10飆高破表,出現AQI(空氣品質指標)新制台灣第一起空氣品質「褐害」,環保署以「儀器故障導致的錯誤」而刪除數據,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與立委劉建國昨添召開記者會,質疑環保署怎能大刪監測數據,要求立法院、監察院介入調查,呼籲全民監看空品測站數據。
環團:85數據被判無效
台健空盟聯盟發現,當時數小時的PM10數據全遭刪除,連同去年十二月三十日下午四時起連續九十四小時PM10數據,在一月三日下午共有八十五筆遭人工判定無效。
劉建國表示,先是麥寮站PM10達到紫害,現又有崙背站疑似達到最嚴重程度的褐害,顯見雲林地區揚塵導致空品惡化,環保署有必要說明。
環署:數值超乎常理
對於環團指證,環保署監資處專委王嶽斌指出,崙背監測站的監測儀器,去年十二月三十日下午四時發出故障警示,但監測站設在崙背國中內,假日無法進入維修,數據飆高單純是因為儀器故障,絕對沒有褐害。
環保署表示,全台七十六個固定式空氣品質監測站是二十四小時三百六十五天不休息,難免會故障,且監測資料都必須進一步分析,若有錯誤當然應該修正,並非竄改空品資訊。
環保局副局長張喬維表示,一月三日受東北季風影響,雲林地區空氣品質不佳,但麥寮、台西兩測站PM10最大測分別為150.85與1257ug/m3,比對風向與風速,崙背測到破表數據,較不合理。
據了解,PM10的濃度值,等於PM2.5的兩倍,當時崙背站PM2.5數值正常,但PM10瞬間監測值為六千二百微克,高到超乎常理,且當下環保署的系統也出現錯誤警訊,顯示機器確實故障。
環保署監資處處長張順欽表示,系統會自動針對空品數值飆高的原因出現警示,各測站每天都會用標準氣體校正、即時監控,若流量有問題,也會立刻通知環保署,每周、每季也會進行維護,若有緊急故障就會進行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