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葳/台中市中興大學植病系
從小我就活每天都要練琴的生活裡。小時候我讀國樂班,那時去練琴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家人、老師們掛著嚴肅的表情逼我去,那幾年雖然得到很多獎杯,卻沒有所謂的樂趣。
練琴快樂嗎?其實我並不知道。那時所有端得上檯面的才藝,幾乎都是用被動的學習態度學會,根本不是自己主動去學。上了國中、高中,緊接著又掉入另一個深淵——每天要花很多時間讀書。對我而言,讀教科書只不過是每天在做同樣的事情,好像被設定好的機器人,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停止這重複不斷的動作。在這期間,沒有興趣的陪伴,日子像沒加糖的純可可,真是苦得要命。
上大學後,我開始想要學琴,可是只要一想到要苦練,熱情便消退不少;休閒時間想學其他的才藝,也沒動力去堅持下去。或許,小時候的苦練生活,深深刻印在腦海中揮之不去,讓我在培養興趣這條路上停滯。
「時間在哪裡,成就便在那裡。」這句話雖然說的好,但前提是要有熱忱。沒了熱忱,就算練習的再辛苦,也只是學會了技巧,沒呈現出熱情及靈魂。最近我看了村上春樹的系列作品,這才意識到:原來,喜歡聽爵士的人,可以如此細膩的講述音樂及表演的細節;原來,喜歡看電影的人,可以隨意的旁徵博引各種電影哲理;原來,喜歡看書的人,可以清晰的描述書中的情節。當真正喜歡一樣東西時,會顧及所有的細節,這也是為何有熱情的表演者可以把音樂表現的很生動;這也是為什麼喜歡畫畫的人,可以在畫作中勾勒出生命力。
簡媜曾講過這句話:「常常我們有滿腹的情愫想要傾訴,可是你周遭找不到一個可以聆聽的人,文字是毫無條件聆聽你的。」前一陣子我正處於情緒的低潮,在友人的鼓勵下,我開始嘗試去寫文章。過程中,我寫下鼓勵自己的話,同時亦寫下每天的生活細節。在痛苦的日子裡,我藉此尋得滿足,也發現自己愛上了寫作。
因為寫作,我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情與生活,一樣是平凡的日子,但現在看起來,卻可以記錄成精采的畫面。周遭的人情事物,我開始細心的去觀察,漸漸的改掉粗枝大葉的壞個性。藉由寫作,我開始重新去看待學琴這件事情,重拾了學琴的樂趣,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點燃我的熱情!
就讓寫作成為興趣吧!我這樣告訴身邊的每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