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右一)推出良心山蕉攤二十年,不因有人拿了就走而洩氣收攤。圖/黃宏璣
【本報綜合報導】今年九至十月三次風災重創台灣中南部香蕉產地,入冬後蕉商追貨,碩果僅存的南投山蕉行情昨天飆到創紀錄的百公斤九千元,但是,卻有人在賣一斤三十元的「良心山蕉」。
舊台16線水里鄉風洞附近傳統雜貨店老闆娘陳妙,二十年前為了方便愛吃山蕉客人,在商店前開闢「良心山蕉」攤,讓路過遊客自行秤重把錢丟進郵筒做的錢箱,轉眼過了二十個寒暑,最近蕉價狂飆,但這個山蕉攤仍供應平價蕉。
七十多歲的陳妙阿嬤平時要照顧雜貨店,還受託幫香蕉盤商集貨,常從早忙到天黑,但她仍樂此不疲,因良心山蕉攤位很受歡迎,她說,生意好、蕉價高的時候,一天可賣一千多元,少的話也有數百元,雖然蕉價隨著行情調整,但以平價供應為主。
為什麼想要擺「良心山蕉攤位」?陳妙說,因商店就在舊台16線上,每天有很多顧客會經過這裡來向她買香蕉,二十年前有次外出,客人來了買不到香蕉,再次碰面時向她抱怨害他們撲空;於是她想,何不開闢一個攤位,人不在家,仍可由客人自己稱重付款,就在商店前挪出一個位子做良心山蕉攤,備妥秤與山蕉、郵箱做的錢箱,讓客人自己處理。
但賣良心香蕉也會碰到「奧客」,陳妙說,曾有人趁她外出不在家,騎機車來搬走一批香蕉,連機車前空位都塞滿,也有人假裝秤重拿了就走,她把這種行為當做前輩子相欠,算是考驗一個人的良心,以因果來看,不去計較。
這個二十年良心山蕉攤成為「良心測驗站」,陳妙阿嬤說,做生意給人方便,一根香蕉值不了多少錢,水里蕉農鍾瑞龍等都說,阿妙姐做人「巧厝味」,這是人情味休息站。
傳承分享信念
除了陳妙阿嬤的「良心山蕉」,良心攤位其實散見台灣各地,包括劉興欽幾年前在淡水設了自助式小菜攤,並取名「大嬸婆愛心攤」,為的是想藉由「愛心攤」的設立,將媽媽「分享」的信念接續下去。
花蓮的誠信麻花從民國六十五年開始做生意,一切自助,購買前先看價目表,拿多少、投多少全憑客人良心。彰化縣和美鎮南佃社區有個無人看顧的「良心菜攤」,攤位上放個隨意箱,民眾來買菜價錢隨意投,義工媽媽表示,相信人性本善,如果真的家境困難,沒投錢也沒關係,實行幾年下來沒有人多拿,反而都是多給錢。
而深坑炮子崙茶山古道常有登山客出入,步道沿路擺著一攤攤農產品,這個新北市第一個假日農夫市集,最大的特色是,攤位都沒人看管,不少山友買了菜先寄放在攤位或厝裡,離去時再帶下山,像家人般親密互動,呈現獨有的人情風景。
見證互信美德
嘉義縣阿里山公路番路鄉隙頂段上三處路邊「良心攤」,農民擺了三、四年,當地國小校長還特地帶學生們戶外教學。
一位提了一大袋山蕉的山友表示,雖然也有誠實商店因為竊盜與詐騙而張貼公告「暫停營業」,但是一間接著一間、前仆後繼開張的良心攤商,除了體現台灣最美的風景和純樸的民情,真的就是人性本善的寫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