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有話 有,就該躲在門後笑?
文與圖/卿爸妹
小時候,只要我們對嘴邊吃的東西稍有怨言,就會聽到長輩用台語說:「有東西吃,就該躲在門後笑了。」這句話看似潛藏了「感恩惜福」的一番美意,但這樣的提醒聽久了,小媳婦自慚形穢,該認分的樣貌就出現了。
於是……
課堂上,我們可能安於當個循規蹈矩的學生,有疑問不敢問、有意見不敢表達,因為怕人笑、怕被人貼標籤,心想:或許「有學可上,就該躲在門後笑了」。
職場上,我們可能安於一個泛泛的職務,因為工作難找,「有事可做,就該躲在門後笑了」。
情感上,我們可能安於與一個差強人意的對象交往,因為良人難遇,「有人青睞,就該躲在門後笑了」。
飲食上,我們只求填飽肚子,食材新鮮與否、烹調狀況、用餐心情全都無涉,因為薪資不調,物價上漲,「有東西果腹,就該躲在門後笑了」。
娛興上,我們只求三餐溫飽,不敢讓自己太快活,免得樂極生悲,因為生存不易,「活著,就該躲在門後笑了」。
能力上,我們只求小有表現,不敢恣意揮灑,因為只敢躲在門後笑的人,早已自廢武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
久而久之,我們苟且偷安,沒有夢想,因為我們是如此的看輕自己,對於一切只能逆來順受,覺得自己只「配得」躲在門後笑。
結果,我們見到一種自我壓抑、自我踐踏、自貶身價的人生,甘願被禁足在門後,永遠不知門外的世界有多遼闊,在那裡我們絕對配得一切,絕對值得我們為伸展自己的生命而笑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