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中報導】位於海洋食物鏈最上方的鯨豚常被漁民視為眼中釘,認為以魚類為主食的鯨豚會導致漁獲量減少。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強調,經三年調查發現,當中華白海豚減少時,捕食蝦蟹的魚類數量增加,就會導致蝦蟹減量,反而帶來另一種漁業損失,彰顯出生態系「脣齒相依、環環相扣」的關係。
由中興大學、台灣大學與中山大學組成研究團隊發現,「白海豚是西海岸生態系鏈的關鍵物種」,當白海豚數量減少時,食物鏈下方的魚類數量可能會因此增加,但也會造成其他魚、蝦、蟹等族群數量的下降,凸顯出白海豚在西海岸生態系中扮演「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角色。
根據統計,目前在西南沿海的白海豚數量已不到百隻,且總數還在持續下降中,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定為極危物種,團隊擔心,萬一白海豚消失,可能導致西海岸生態系出現「崩盤」,帶來難以預料的生態破壞。
林幸助強調,「白海豚保育工作刻不容緩」,只有促進漁民與白海豚的和平相處,才能幫助海洋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