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垃圾焚化廠是台灣最大的焚化廠,並擁有全球唯一結合焚化爐煙囪的旋轉餐廳。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爭議十多年的衛生紙處理,環保署態度大轉彎。環保署長李應元昨天宣布,未來請民眾改變生活習慣,把用過的衛生紙丟進馬桶,不要丟進旁邊的垃圾桶,造成環境汙染。環保署一周內將做政策宣示,三個月內將與衛生紙業者研議協商。
環保署昨天在立法院進行「建構綠能永續新世代垃圾處理計畫」專案報告時,立委盧秀燕針對衛生紙議題質詢,盧秀燕表示,台灣長年高溫多溼,若穢物的衛生紙棄置垃圾桶,會造成環境汙染,認為環保署應該改變做法;她也提到,現在只有台灣和中國大陸把衛生紙丟在垃圾桶裡。
李應元回應,過去舊的政策,要求把衛生紙放在垃圾桶裡,但社會生活型態已經改變,衛生紙都可以分解;加上台北市和幾個城市的汙水下水道接管率都很高,以現在國家進步狀況,可在技術面上努力克服。
李應元說,絕大多數的衛生紙都可被溶解,希望國人把這變成一個生活習慣。至於汙水下水道未普及的地區,就是透過化糞池處理,只要改善衛生紙的材質,就能夠解決問題,將與業者協調,鼓勵改善機器設備。
包通業者
「舉雙手贊成」
政府推動衛生紙丟馬桶,汙水、包通業者幾乎一片拍手叫好,台東徐姓業者就說,市售衛生紙多難溶於水,早期房屋汙水管線口徑較小,民眾又習慣一次丟多張衛生紙,在這些未改變前,只會讓包通業者生意接不完,「根本是為我們製造商機」、「舉雙手贊成」。
彰化市許姓包通業者表示,傳統平板衛生紙易溶化,丟進馬桶一般沒有問題,問題在許多民眾不知什麼能丟、什麼不能丟,他就常接到顧客因為丟進無法溶解的加厚、細緻面紙或溼紙巾,導致馬桶阻塞的案子。
桃園市黃姓水電工也說,在民眾教育未完善前,政府若貿然推行衛生紙丟馬桶,「我看第一個遭殃的是公共廁所」;除非市面上有新型「超級會沖衛生紙的馬桶」問市,不然業者肯定會有接不完的生意。
清楚標示
可減少紙用量
對環保署新政策,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表示贊成,他說,但衛生紙應清楚標示,哪些是可以丟馬桶,哪些不可以。他建議,民眾或許可以養成在家解便的習慣,解完直接用水清洗,可以更減少衛生紙的使用;在外頭如廁,也把衛生紙丟進馬桶,減少廢棄衛生紙的用量和運輸、清理成本。
立委陳曼麗則建議,所有需要用到衛生紙的公共場所,若都能提供衛生紙,就能避免民眾使用自備面紙,而造成馬桶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