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二十四歲的「川師大旗袍哥」羅陽,大二時就成立了工作室做旗袍,曾經連續九個月沒有訂單,閉關苦讀書,再向老師傅學傳統手藝,並開始將現代審美元素融入旗袍中。三年後,他的旗袍已經飛到了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連「外國人也喜歡」。
據《華西都市報》報導,出生在大陸四川的羅陽,國中開始就是讓父母和老師頭疼的孩子。成績不好、抽菸喝酒,怎麼看也不像是要上名牌大學。
高二後,羅陽才意識到自己該考慮將來的問題了。「想來想去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常常到親戚家的旗袍店去玩,覺得有意思,就跟著學。」羅陽的乾媽開了一家旗袍店,有二十多年歷史,他從小耳濡目染了服裝美感。
高考結束,羅陽堅持要學服裝設計,但男孩子做衣服,他的父親不能接受,而分數出來後,羅陽卻以前三名的成績進入四川師範大學服裝設計科。「父親都打算送我去當兵了,現在居然能上大學,高興還來不及,哪還會管我讀什麼專業。」羅陽笑著說。
羅陽大二時在學校附近租房子,心裡想:「我喜歡、也會做,學的又是服裝設計,幹嘛不試試呢。」簡單裝修房間後,就開始了他的裁縫生涯,從舊市場淘來腳踩式縫紉機,買了布料,做了十幾套旗袍,在微博和朋友圈發了些照片,就算是開業了。
創業之始並沒有羅陽想像的那麼順利,從二○一三年三月到二○一四年一月,整整九個多月時間,他沒有接到任何生意。於是他決定自我修煉開始「閉關」,買了一堆旗袍剪裁、中國服飾演變之類的書籍學習,然後動手裁衣。
而後,終於有客人看上了他的旗袍,第一單生意來了,於是又來了第二單、第三單。一年不到,他的月盈利已經能夠穩定在三至五萬人民幣。生意開始好轉之後,羅陽又開始研究起手藝來。他說:「現代流行的旗袍,工藝不是很精緻,我想學學傳統旗袍。」
羅陽的親戚給他推薦了一位老師傅,雖然對方不願收徒弟,但允許羅陽在一旁看,能學到多少就多少。「當時學的包邊、鑲邊和繡邊,手工的活一定要相當精緻,所以只能一遍遍地練習。」一個多月的時間,羅陽每天就拿著針在店裡反覆練習。
學了傳統旗袍的手藝,對如何做出好看的旗袍,羅陽也自有想法。傳統旗袍沒有腰身,而現在的旗袍收腰。很多人質疑羅陽的復古旗袍不「正統」,羅陽卻認為,傳統一直都在變化,保留一個最根本、最核心的東西就可以了,外在的形式可以變化,這樣才能帶給旗袍生命的活力。
如今,離開始創業已有三年時間了。羅陽的旗袍在旺季一個月的訂單有六十件左右,現在每個月都有海外的客人在等他,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澳洲……
曾有人問他:「很多報導都稱你為手藝人、匠人,你怎麼理解這個稱呼?」羅陽說,每個職業都值得尊重,「我就是一個裁縫,就是要做漂亮的衣服」;把這個事情做好,還有對美的這種追求,就是這個職業的要求。
羅陽說,他希望能讓旗袍進入日常生活,而不局限於一些正式場合,「它就是一種比較好看的衣服,一種日常能穿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