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委託北醫執行「口腔整合行銷宣導計畫」,下鄉指導孩童使用牙線。圖/北醫提供
【本報台北訊】都市孩子害怕看牙,偏鄉孩子卻可能沒用過牙膏。衛福部委託台北醫學大學進行「口腔整合行銷宣導計畫」,走訪全台偏鄉宣導口腔健康,同時做問卷調查,發現約四成孩子誤以為蛀牙是「蛀牙蟲」造成,刷牙只刷牙齒不碰牙齦,且不知牙線怎麼用。幸經牙醫師指導後,包括家長及孩子,九成願意改變潔牙習慣。
全台牙醫資源城鄉差距懸殊,台北市平均每位牙醫師服務八百九十三位病人,彰化縣芳苑鄉每位牙醫師卻得服務超過三萬六千人,差距高達四十倍。據衛福部二○一四年統計,全台還有三十七個鄉鎮沒有牙醫,比例約占一成。
牙周病專家、北醫牙醫系副教授周幸華在七個月內走訪一千六百多公里,深入山地、離島及原住民區等偏鄉宣導,並對民眾進行前後測問卷調查,對象六成是學童,其餘是老人及中壯年人。
調查發現,偏鄉民眾的口腔健康知識薄弱。周幸華說,農村及偏鄉中壯年流失到外地工作,留下老人及小孩,孩子也許從阿公阿嬤手中拿了牙刷,卻不知道刷牙很重要,就算得知潔牙應使用牙線輔助,住家附近也沒超商能購買,讓人感慨城鄉差距大。
她舉例,牙刷應選擇「頭小」、「軟毛」產品,刷牙時只要刷對牙齒位置、輕輕刷、每顆牙刷到,就是正確潔牙。但偏鄉民眾不知怎麼選牙刷,刷牙也會用力過猛,導致牙齒磨耗,另不知牙刷的刷毛應涵蓋牙肉交界的牙齦,沒以四十五度角輕輕斜刷溝槽,恐造成牙根露出、牙齒敏感,或因此忽略牙齦發炎可能。
設置種子 延續牙科衛教
最讓周幸華覺得不可思議的是「蛀牙蟲」,有孩子告訴她,蛀牙是因為蛀牙蟲造成,但「根本沒有蛀牙蟲這種生物啊!」她強調,蛀牙是細菌造成,當發現牙齒上有白白的點,就代表快要蛀牙了,但連有些老人家都認為蛀牙或牙周病是自然現象,無法自己控制,「顯見偏鄉需要更多牙科衛教資源」。
除了老人與小孩,台灣中壯年齲齒率也高達九成,是口腔疾病病發的旺盛期。為了提升農村中壯年的口腔健康觀念,周幸華特地與各地農會合作,為農忙之餘的中壯年開潔牙課,教導正確護牙知識,降低衛教缺口。
周幸華坦言,她擔心計畫結束後,口腔保健意識無法延續,已選定幾間國小做為「種子學校」,定期募款補助潔牙工具,讓口腔保健觀念從小做起,進而把意識帶回家給長輩。同時希望衛福部能持續重視偏鄉潔牙衛教,提供相關資源,不遺落任何民眾的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