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寶e化 佛光山、福智交流編藏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 |2016.11.18
2108觀看次
字級
福智僧團月光國際譯經院等人參觀佛光山編藏處─工具書和參考資料的使用。圖/人間社記者林靖敏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編藏是無人聞問、寂寞的工作,然而有一群人為此默默付出始終不退轉。以翻譯藏文經典為主的福智僧團月光國際譯經院副執行長如密法師、福智文化董事性由法師和性嘉法師,以及福智僧團僧值性炳法師等一行,十六日至佛光山與佛光山編藏處、佛光山電子大藏經展開交流,並參觀編藏過程,共同為千秋萬代的事業努力。

《佛光大藏經.華嚴藏》主編滿紀法師表示,佛光山開山五十年,《佛光大藏經》的編修已有四十年,至今已是第三代。星雲大師尚未來台時,即思索如何編輯人人能讀的大藏經,否則藏經僅能擺放寺院供信眾膜拜,無法產生作用實為可惜,所以「人人能讀」即為星雲大師重編大藏經的心願。

滿紀法師為大家說明編藏流程,從蒐集資料、選定底本、入藏標準,到標點、分段、校勘、註解、題解等程序,而這些縝密的工序都成為凡例的原則。滿紀法師指出,《佛光藏》的重要特色在於標點、分段、校勘、採隨頁註,以及現代大家著作也收編入藏,一切皆秉持星雲大師「人人能讀」的初衷,進而「讀而易解,解而能信,信而易行」。

「不是我在整理藏經,而是藏經重整了我。」滿紀法師分享,他自詡為知識分子,但在編藏過程中,遇到看不懂經文,歷經討論甚至爭論,促使他面對自己凡夫的心境,琢磨掉自負與傲氣,「這時候的我才是真正的深入經藏,」滿紀法師說:「所以編藏也是在儲備成佛的資糧。」

藏經數位化

過程繁複

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介紹藏經數位化歷程,從光碟、隨身碟,到e世代的學佛App,如今有《佛光大辭典》、《佛光教科書》、星雲大師著作等,說明數位化的過程中,從編輯、排版、搜尋功能確立,以及反覆測試的繁複工作,到成為可以如同須彌納芥子的隨身碟,如《佛光大辭典》、五部藏合一等。

永本法師說明,搜尋功能不同,展現的功能也會不同,交由程式設計師設計完成後還要逐一測試,包括不同的操作系統、簡體版、程式的相容等,鉅細靡遺且曠日費時。以禪學辭典為例,因使用表格、圖畫和符號較多,涵蓋連結和字型等,數位化過程更為艱難,耗費心力不在話下,「這是個沒有掌聲的工作。」永本法師說。

如密法師表示,月光國際譯經院才剛起步,經典數位化是他們的理想,但尚無相關經驗,能和佛光山交流獲益良多,尤其聆聽編藏和數位化過程中,格外感佩其艱辛歷程,他說:「希望未來常有機會多接觸,學習佛光山法師犧牲奉獻的精神。」

另此次與會交流的有福智文化網站事業部經理李家龍、營運管理部營運總監伍文翠、行銷企畫部經理李麗斐、專員俞慧菁,以及佛光山文化發行部執行長黃美華師姑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