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指出,退燒用的肛門塞劑,使用前需將包裝拆開(如左),但有阿嬤未清楚用法直接把藥塞進孫子肛門(如右),導致肛門受傷。圖/鄧桂芬
【本報台北訊】孫子發燒,六十歲阿嬤不知要把退燒用的塞劑包裝拆開,就直接往孫子的肛門送,導致孫子肛裂疼痛。馬偕紀念醫院藥劑部主任李韋瑩表示,類似用藥錯誤經常發生,提醒民眾用藥一定要遵循藥袋或包裝標示,或諮詢藥師,用藥才能安全有效。
馬偕醫院藥劑部組長張雅惠說,該院每天領藥民眾逾五千人,雖然用藥錯誤病人只有零星個案,但一發生錯誤,就令人「印象深刻」。曾有婦人懷疑自己高血壓,拿先生的降血壓藥吃,醫師按照先生的症狀給藥,劑量不適合婦人,一吃血壓降太低,頭暈差點昏倒。
一名六十多歲癌末男性患者,把醫師開立的鴉片類止痛貼片當作痠痛藥布,哪裡痛就貼哪裡,一次全貼上身,劑量過高造成惡心、嘔吐、呼吸困難,被送進加護病房。
該中心統計,民眾最常見的錯誤用藥習慣,分別為自行調整劑量、保存方式錯誤、不看藥袋標示、把外用藥當口服等。其中「自行調整劑量」族群就占一半,以老人家居多,但年輕人也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