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歲的國寶級導演伍迪.艾倫,拍起電影來,仍像文青般充滿浪漫,最可貴的是他經常讓你在電影裡認識到一大堆著名的文藝人士。例如二○一一年他拍攝《午夜巴黎》,背景設在文人、作家匯聚的一九二○年代巴黎,電影中出現的歐美大咖作家,有如讓你讀了海明威的《流動的饗宴》似的。
今年,他推出的《咖啡.愛情》(Café Society),則是將場景定在一九三○年代紙醉金迷的洛杉磯和紐約這兩個大城的上流社會,片中被提起的好萊塢著名演員、導演、製片家,甚至是幕後工作人員的名字,如流水般,若非資深影迷或電影史研究者,簡直難以消受這些片中一直出現的長長人名。好在伍迪.艾倫的影片,有他慣有的幽默、情趣和刻畫現實人生的一面,全片仍以劇情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Café Society」這名詞原指二十世紀初,那些早上聚集在紐約、巴黎、倫敦咖啡館裡的貴族及藝術家、名人等,晚上則穿著禮服,穿梭在高級酒吧、夜店等,不知底層社會疾苦的一群人;但這樣的生活,卻常被一些年輕人追逐。
巴比就是嚮往好萊塢,想一圓經營影藝生活大夢的紐約年輕人。他來到洛杉磯,投奔身為影藝經紀大亨的舅舅,卻與舅舅的女祕書陷入不倫的三角戀愛;原來女祕書是舅舅的地下情人。
幾經掙扎,女祕書終究選擇與有錢有勢的大亨結婚,原本認清好萊塢只是紙醉金迷的地方,打算與女祕書結婚、回到紐約過單純生活的巴比,只好選擇退出,單獨回到紐約。但經過好萊塢生活洗禮的他,接收哥哥經營的夜店,也沉入「Café Society」似的生活。
他和女祕書都曾揶揄、不屑過的紙醉金迷,卻現實地纏繞著他們的人生。兩人曾有的純真,只能在兩地新年倒數時刻,悄悄在兩人心中浮現而已……
伍迪.艾倫拍的愛情片,確實有他的浪漫和深刻,又很知性,他真是八十幾歲的電影老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