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童夢—旅美畫家呂游銘的逐夢旅程》第一根蠟燭 衝破黑暗

文/吳孟樵 圖/勤習堂電影有限公司 |2016.11.12
2729觀看次
字級
紀錄片 《童夢—旅美畫家呂游銘的逐夢旅程》第一根蠟燭 衝破黑暗。 圖/勤習堂電影有限公司
紀錄片 《童夢—旅美畫家呂游銘的逐夢旅程》第一根蠟燭 衝破黑暗。 圖/勤習堂電影有限公司
紀錄片 《童夢—旅美畫家呂游銘的逐夢旅程》第一根蠟燭 衝破黑暗。 圖/勤習堂電影有限公司
紀錄片 《童夢—旅美畫家呂游銘的逐夢旅程》第一根蠟燭 衝破黑暗。 圖/勤習堂電影有限公司

文/吳孟樵      圖/勤習堂電影有限公司
導演賴俊羽以五年時間跟拍台裔旅美畫家呂游銘的美術之旅,鏡頭從美國公路、畫作市集、返台與恩師鄭明進會面……學生與老師的情誼穿越數十年。從這數十年中,可窺見台灣早期的教育、歷史與地理景觀。

一部值得看的紀錄片,不僅是觀看被記錄者的職業(事業)、生活、情感……不僅欣賞導演的拍攝風格,還要能反映社會面、歷史文化,甚至是反思今昔之別。

《童夢—旅美畫家呂游銘的逐夢旅程》導演賴俊羽以五年時間跟拍台裔旅美畫家呂游銘的美術之旅,隨著他行走在美國公路上,看著他自在地一邊駕車一邊言談、看著呂游銘下車後,步履穩健地拿起攝影機拍攝風景,一石一草一木一花、山與水、太陽與月亮……都是未來畫作的靈感來源。

鏡頭從美國的公路、一年一度的畫作市集、返台與兒童文學繪畫界與教育界先鋒鄭明進會面。學生與老師的情誼穿越數十年。從這數十年中,可窺見台灣早期的教育、歷史、地理景觀……這些畫面透過現代地理位置,回頭以早期照片做對照,猶如一幀幀珍貴的史料。配樂中,可聽到早年知名歌手文夏動聽的歌曲〈流浪者之歌〉(觀眾可感受文夏的歌聲與稍後期蔡振南在吳念真執導的電影《多桑》中演唱〈流浪者之歌〉,兩人透露出不同的韻味)。

藝術具生命感染力

呂游銘出生於台北市萬華區,自幼喜歡畫畫。他說:「繪畫對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像呼吸一樣的自然。至少我有一種能力可以表達自己。」念書時期,他常代表學校參賽獲獎記功,卻也因為畫畫而被記過(詳情可從影片去了解)。因畫畫而產生的功過紀錄已數不清。初中時期,學生難免畏懼雙手得伸出挨老師的教鞭。於是,他畫了一幅「揍人為快樂之本」的畫作,讓看到的學生笑成一團。因為這幅畫,呂游銘被學校記過。

長大後,為了謀生,呂游銘畫插畫,也從事室內設計。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三年期間,除了在報刊雜誌畫插圖,也畫童書。

由於早年並不注重智慧財產權,他的畫作常被擅自放在教科書;設計的床甚至被業界複製販賣。直到三十三歲那年,他決定離職,前往美國,逐夢。

他在美國,總是參加一年一次的藝術節市集,有些愛看畫的人,多會固定地來逛逛,也收藏他的畫作,甚至有同樣喜愛他的畫作的粉絲,結為連理的例子。

在美國發展期間,受到歡迎的有「女人與貓系列」。太太是他的創作繆思,畫得最多的是貓,當然也是他的繆思。系列畫作畫的是他家的貓,非常挑食,得給牠加料,牠才肯吃。呂游銘還打趣地說:「有一隻狗自言自語地說,主人對我這麼好,給我吃給我穿,他一定是上帝;有一隻貓也在想,主人對我這麼好,給我吃給我穿,我一定是上帝。」於是,畫作上的貓可以身型巨大地爬上台北一○一、可以在紐約時代廣場。貓與景物,色彩斑斕。

日本大地震時,有個女人因全家人葬身於那場地震,她悲痛多時,幾乎想自殺,隨家人到達另個世界。直到看了呂游銘畫作上的貓,強烈地感受到生命、感受到活下去的美好。

藝術,正在於這樣的感染力!

難忘師恩返鄉之旅

但,人生並不都是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從呂游銘太太與兒子單獨訪談的畫面中可見,親子關係疏離,有一道深深的鴻溝。

呂游銘非常敬重童年的畫畫老師鄭明進,經常回台北探訪老師。鄭明進在思想受到箝制的年代,以「沒有畫法」、生活化的方式啟發孩子的創作力。鄭明進八十大壽時,呂游銘送鄭老師一本畫作《想畫.就畫.就能畫》。這本書獲得金鼎獎,頒獎時,影片先出現聲音,一聽就知道是林良老師,心底流過一股暖流。林良老師上台說:「看一個國家的現況和未來,就是看這國家的兒童讀物。」

「鈴木大拙(禪學權威思想家)曾說,如果把一根蠟燭放進全黑的屋子,黑暗瞬間消失,有了光明。但是,增加十根、百根或千根蠟燭,房間無非是變得愈來愈亮。但決定性的變化是第一根蠟燭,是它衝破了黑暗。鄭明進老師像是我在繪畫道路上,第一根點亮的蠟燭。」呂游銘如此譬喻鄭明進對於他的影響。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賴俊羽曾以短片獲獎,拍過劇情長片,也曾在周杰倫編導與主演的電影《不能說的祕密》與三位夥伴共同獲得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即將在今年十二月主辦台東周,並以此片的映演、畫作展覽與系列講座作為主題活動。童年時期的夢想,可以成真?創作人的心敏感易動。呂游銘自小到現在常夢到被追趕的夢。唯有畫畫能使夢境變得寧靜?且看呂游銘在旅行途中所拍攝到的太陽,呈現出別致的寓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