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近日由英國與澳洲科學家證實,在二○○四年考古挖掘到的「恐龍腦化石」確定為真實,確認其為一個罕見的恐龍頭骨軟組織化石,這對恐龍學界的研究來說是一大貢獻,並且考古學家希望可進一步將化石進行3D掃描與現代物種作比對。
這塊恐龍腦的化石,被發現於十三年前英國的貝克斯希爾海濱城市,後來經由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鑑定,考古學家巴夕爾(Martin Brasier)認為這是來自於禽龍的物種,特徵草食性、長尾、後肢比前肢長,大約生活在一點三三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因為這種軟組織的化石被保存機率非常小,因此發現了這部分對研究人員來說簡直如獲至寶。」而為什麼這塊「腦化石」會被保存下來,科學家研判其原因,應該是恐龍在沼澤處死亡,並且進入於無氧的狀態,大腦被高酸度的液體酸洗後,被保存了下來。
更驚人的是,在這塊化石中還能看到類似血管的構造,用電子顯微鏡發現該化石裡面具有膠原蛋白、腦膜等的物質,而大腦占顱腔的比例與現在物種相比與鳥類、爬蟲類都很相似,更是加強了其為腦部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