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昨公布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計畫審查結果,台北市萬華區等九鄉鎮市區的機構通過審查,下月起試辦。圖/王騰毅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昨天公布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計畫審查結果,台北市萬華區等九鄉鎮市區的機構通過審查,初估有一萬八千位符合資格民眾可接受服務,下月起上路試辦;另有十四鄉鎮區通過審查,但計畫需在兩周內修正,通過後即能辦理,最快十一月中上路。衛福部估第一波二十三試辦案,最多約三萬九千名長者受惠。
衛福部次長呂寶靜指出,為讓長照資源更廣布,即將開辦社區整體照顧模式,預計在各鄉鎮設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級)」、「複合型服務中心(B級)」以及「巷弄長照站(C級)」,三級單位串聯可提供社區居民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居家護理、預防失能、在宅醫療等十多項服務,也有社區巡迴車接送不同據點的服務對象。
呂寶靜說,通過審查的都是有口碑、在基層深耕非常久的機構。以台北市萬華區為例,「立心基金會」作為A級的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連結B級的複合型服務中心「台大北護」與「失智症基金會」,及C級的巷弄長照站「愛愛院」、「小德蘭堂」、「中正國宅」。
通過計畫的九個縣市中,除原鄉因區域範圍較小僅包含B、C級服務,其餘單位皆包含A、B、C整套服務。目前九個縣市單位通過審查計畫,另有十四個單位須再回去盤點資源與調整計畫。
讓山區能看到用到找到
復興區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幕後推手衛生所主任林德文說,希望長照計畫能真正落實到生活照顧,讓山區居民「看的到、用的到、找的到」;他並建議將留在山區的居民訓練成居家照服員,並提供機會讓年輕人口回流。
復興區泰雅原鄉老人仰賴種植高經濟價值的水蜜桃,長期仰頭、舉手造成慢性病折磨和職業傷害;本身是泰雅族的林德文,不忍見居民因就醫不便忍著病痛,推動試辦長照2.0。
機構執行能力將是挑戰
參與審核的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政府就是「照管中心」的角色,由公權力介入判定該提供個案哪些服務,然後由民間提供服務,對於未來,他認為審慎樂觀,但至少國家跨出了一大步。
陳亮恭同時也提醒,即便是審核過關的機構,未來這些機構是否能夠徹底執行,執行的能力如何,都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