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佛光山 蕭依釗:星雲大師具平等智慧

文/蕭依釗(星洲日報基金會、祝福文化基金會董事/義 |2016.10.28
2094觀看次
字級
蕭依釗投身慈善,探訪緬甸孤兒。圖/資料照片

文/蕭依釗(星洲日報基金會、祝福文化基金會董事/義務執行長 )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提倡「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為釋氏。」正因為佛教擁有「人我共尊」的平等特性、心物一體的平等主張,佛法得以迅速地從印度流傳至世界各地,與當地文化相互融和、相互尊重。

星雲大師堅持不懈地在佛光山實踐佛陀的「平等」教義。五十多年前的台灣,比丘尼的地位不被重視,大師覺得有違佛教「平等」的精神,而且會削弱佛教的弘揚力量,因此提出了「四眾共有」的「平等」理念,實行「男女平權」、「僧信平等」。為了落實這個信念,他創辦了佛學院,讓有心學佛的男、女二眾,不論在家、出家,都能入學就讀。此外,他突破傳統框框,以制度保障僧俗二眾的平等權益,讓在家、出家「兩序」、「七眾」弟子在佛光山共創「六和僧團」,這是大師的偉大創見。

大師的另一創見,是提倡「師姑」入道。在佛光山的僧團,在家「師姑」、「教士」享有與出家比丘、比丘尼的權益,一樣承擔弘法大任。單就這兩項創見和創舉,就已奠定了星雲大師在現代世界佛教史上的地位。

由於古代的男權社會背景,世上幾乎所有的古老宗教倫理都是男尊女卑的。星雲大師敢於突破傳統倫理框框,需要很大的智慧和氣魄。

心無分別 男女都是一樣

作為女性媒體人,筆者對一位佛教宗師有著如此開明的男女平權意識,感到特別好奇。在拜訪星雲大師時提出佛門男女平等的問題。大師的回答充滿禪意:「 我看不到男人,也看不到女人,我只看到人。佛也沒有男佛女佛,菩薩也沒有男菩薩、女菩薩。至於羅漢,過去都是男性的羅漢,後來就有人鳴不平,認為女性的羅漢也很多,為什麼不把他們列出來?佛光山倡導男女平等,所以佛陀紀念館有了女羅漢。

社會講究平等,男女都是一樣,男人能擔當的事務,女人也能做。今天世界上的女總統、女首相多的是。不去區分性別比較好,心中也就沒有男人、女人。」

筆者有緣曾經多次訪問大師。每次見面,他都強調要「活在當下」。大師亦提到「悟在當下,活在當下」,他說:「人是很奇怪的,明明在人間,他的心卻不想把人做好。有人行善做好事,是為了升天;有人做壞事,就下了地獄。我覺得還是把人做好,不上天堂,也不下地獄。」

大師說:「學佛是為了在人間成就,在我們生活的行住坐臥之間,哪裡不能修行呢?」佛家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聆聽星雲大師講佛法,讓人心生平和、歡喜。這是殊勝的因緣。

慈善救濟 文教弘法為先

星雲大師一生四處雲遊弘法,並致力於推動文化、教育、慈善事業。筆者拜見星雲大師時趁機請教大師:有些佛教組織著重弘法;有些則著重慈善事業。作為一個佛教組織,應該偏重哪一方面?

星雲大師說:「傳教和做善事是不同的。打個比方,一個叫化子想做善事,就把討來的錢分一點給人;一個百萬富豪,有錢卻不肯分給人。做善事不是看一個人有錢沒錢、能做不能做,而是看個人的心。宗教就不一樣,是做最高的慈悲,可能有錢也做不到,想做也不能做。」

「因此,做善事和傳教是要分開的。做善事是人的根本,做宗教就超人一點,即使人人做不到,法師也要能做到。」

大師堅持佛教不同於一般慈善組織,不能只是從事救濟工作,而應以文教弘法為先。因此,佛光山一直透過文化教育來傳播佛法,淨化人心,同時透過弘揚佛法義理來開啟人的智慧,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諦,從而解脫煩惱。

星雲大師一襲袈裟,走遍世界,推動人間佛教。他在七十歲時的自敘詩:「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是這位備受世人敬仰的一代高僧最好寫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