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培訓,「經典名稱的翻譯技巧」,由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峰法師及蘭卡斯特教授共同授課。
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二十一日起一連五日,在佛光山舉辦英譯人才培訓。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組主任妙光法師擔任總召集人,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語言學系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Dr. Lewis Lancaster),為最高學術顧問。
為讓西方人士能從辭典獲悉佛法知識,有效學習、了解佛學名相,故而有「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展開,培訓課程循序漸進從翻譯工具使用、翻譯技巧指導,到此次探討如何翻譯,讓使用者更能便捷。
「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目前在新加坡、香港、菲律賓、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地展開,各地區在當地成立團隊,不定期舉辦翻譯培訓,各區負責人也接受培訓,將新的觀念技巧帶回各地。
二十三日「經典名稱的翻譯技巧」,邀請同為該計畫顧問的佛光山副住持暨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慧峰法師,和蘭卡斯特共同授課,以討論、分享經驗方式,解決在經題翻譯上常見問題。
以Sutra(佛經、經典)一詞何時置前置後,並以翻譯《般若心經》為例,有以中文音譯直接翻譯者,有將梵文「般若」在前、英文Sutra在後者,或是全為梵文等三種情況;慧峰法師建議,應以能在英文字典查詢到的為主,有利歐美人士學習。
有人提問,有些佛學名相涵蓋多種含意,在漢語辭彙的表達中已無法全面概括,此類佛學名相在英譯上又該如何解決?蘭卡斯特表示,比照中文音譯的原則,直接音譯。
辭典翻譯從語言學、哲學、佛學的角度著手,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其翻譯的角度也有所不同。為讓《佛光大辭典》的英譯呈現多元豐富的樣貌,眾人經由不斷討論、思惟回到文字的原點,如梵文、巴利文、藏文、中文等語言探索,尋求最準確、最中立的英譯,將是團隊成員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