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鐵之美 林柏旭DNA藏鐵道魂 羅智華 |2016.10.18 語音朗讀 25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林柏旭希望透過演講與分享,幫助更多人認識台灣鐵道文化發展脈絡。圖╱記者羅智華國寶級蒸汽火車特別加掛的檜木車廂,靠近時還能聞到濃濃的檜木香味。圖╱記者羅智華 阿里山森鐵的獨特工法與文化發展歷史具有納入世界遺產的資格,圖為難得一見、高齡百歲的國寶級蒸汽火車。圖╱記者羅智華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或搭乘過阿里山森林鐵路,但你可知道,它是一條有資格列入世界遺產的登山鐵路。其獨特工法與文化資產,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遺的全球五大鐵道相比可是不惶多讓,在台灣鐵道迷的心中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對於鐵道的熱愛,也讓林柏旭從系統工程師轉而成了被眾所認同的鐵道達人。 林柏旭研究各地鐵路歷史長達三十餘年,積極透過演講與分享,幫助更多人認識這條日治時代為搬運阿里山林木而特別開設的森林鐵道,重現當年的鐵道發展脈絡。 打從四、五歲起就喜歡看火車在鐵軌上來回奔馳的林柏旭,是台南社區大學資深學員,也是一聊起鐵路文化就能滔滔不絕的鐵道達人。從過去在資訊網站擔任系統工程師時,他就常利用周休二日進行火車之旅,光搭乘火車的累積里程數就足以繞上台灣全島數十圈,甚至為了一睹國外的火車特色,他不惜投入上百萬旅費全世界跑透透,除了最常造訪的日本鐵道外,還專程前往德國、瑞士、奧地利、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國家搭火車,甚至遠征北美阿拉斯加,未來更打算飛往南美洲馬丘比丘探索少為人知的鐵道歷史;對火車文化如此狂熱的探究態度,不僅親友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就連他也忍不住笑稱「在自己二十三對染色體中,應該有一條DNA就是由鐵道組成的。」 特殊工法 媲美世遺鐵道 不只從小到大喜歡追著火車跑,林柏旭更投入許多心力去收集相關史料、探究台灣的鐵道文化與發展脈絡。他以阿里山森林鐵路為例,他談到一般人可能只知道這是一條前往阿里山的鐵路交通工具,卻對於其悠久歷史與獨樹一格的建造工法認知很有限。 早年的阿里山擁有十分豐富的林業資源,不僅設有阿里山林場,更與當時的宜蘭太平山、台中八仙山並稱為「台灣三大林場」。當初會開設阿里山森林鐵路,並不是作為民眾交通工具,而是與日治時代的林業發展息息相關。 從當時的工程技術層級來看,要開闢這條阿里山森林鐵路,其實相當不容易,除了得克服高山環境的陡峭山勢外,還得運用碼蹄彎、螺旋路線、之字形等特殊工法,才能逐步打造出這條從平地一百公尺以下一路爬升至海拔兩千公尺以上的高山鐵道。 林柏旭說,從建造工法來看,結結森林鐵道與高山鐵道於一身的阿里山森林鐵路,不僅符合世界登山鐵路的五大工法,從平地到高山的海拔落差更將近有兩千五百公尺,比起已經被納入世界遺產的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的兩千一百四十四公尺海拔落差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留下歷史 醞釀成立博館 從特殊性來看,於西元一九一二年正式通車的阿里山森鐵可說是舉世無雙,其特色更不亞於已被納入文化遺產的全球五大鐵道,可惜的是,台灣並不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不具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格,以至於沒有辦法讓如此具有代表性的森林鐵路被世界各國都看見。也因如此,林柏旭常在演講特別介紹阿里山森鐵的歷史淵源與文化脈絡,希望讓阿里山森鐵的美不要只是「孤芳自賞」,而是讓更多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能知道。 不只要讓民眾認識台灣鐵道文化,從系統工程師搖身為鐵道文化推廣達人的林柏旭,心中還醞釀著一個多年來的鐵道夢,就是希望推動政府部門能成立國家級的台灣鐵道博物館、有系統地典藏古往今來的珍貴鐵路文物,為擁有悠久歷史的台灣鐵道文化保留走過的一步一腳印,讓後代子孫都能有機會透過鐵道博物館了解台灣鐵道一路駛來的百年光陰,為歷史留下見證。 前一篇文章 不做繪圖師 許正寶為人生畢典送行 下一篇文章 鑄鐵黑手組樂團 振鋒紓壓做公益 熱門新聞 01日本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揭牌2025.08.2902石岡熱氣球嘉年華2025.08.3003隱藏地穴裡的風光2025.08.2904葡萄牙佛光人抄經接龍 傳遞吉祥2025.08.2905普中教職員共識營 互勉智慧教學著重品格2025.08.2906光明面新聞獎盛會 致敬9月1日記者節2025.08.2907長城壁畫2025.08.2908NFL職業美足新賽季 9月4日燃戰火2025.08.2909高血壓未就醫 喘不過氣險送命2025.08.2910政院AI基本法 提供產業租稅優惠2025.08.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探索城市 胡杰掀路跑風潮生之愛情,死之尊嚴 瓊瑤善終的一堂課黃聲遠建築 為城市帶來自由有誠商旅 故宮旁的夢想驛站謝文憲、王永福說故事 拓展生命正能量現代水墨畫之父劉國松 向傳統宣戰 作者其他文章南華建築系周承雋 獲台東設計金質獎佛大強化AI教學 資訊系熱門南華註冊率9成6 12學系滿招國際生物奧賽 我奪1金3銀奇美音樂節 12把名琴輪奏百年法蘭西 南華推跨域課程 寵物文創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