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繪圖師 許正寶為人生畢典送行

羅智華 |2016.10.04
7137觀看次
字級
為讓孩子從小了解生命教育的意涵,他每年都會帶孩子一起參觀全國殯葬展。圖/許正寶提供
許正寶(左一)利用工作之餘到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進修,在系主任廖浚裕教授(左二)引領下,幫助自己進一步思考生命與死亡帶來的深層意義。圖/許正寶提供

文/羅智華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然而,當面對死亡時,怎麼跟摯愛家人、親友告別?對從繪圖工程師轉職成殯葬禮儀師的許正寶而言,告別式不只是個儀式,除了呈現亡者一生外,更是傳達對亡者感恩的告別,讓親朋好友一起陪伴亡者圓滿人生最終站,在他看來,這亦是告別式的意義所在。

規畫每一場告別式時,他會站在往生者與其親友的立場來設身處地思考,讓告別式不只是行禮如儀的儀式,正因為這分「將心比心」的同理心,讓投身殯葬業工作十多年的許正寶不僅是嘉南地區知名的禮儀師,更擔任過不少名人長輩的告別式司儀、規畫多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溫馨儀式,像是前總統陳水扁岳母往生時的告別式,就是由他來主持追思會。甚至還有長者生前特別囑咐,往生後要請許正寶來擔任告別式司儀,讓他有時一天內還得趕場來完成多位亡者的「生前委託」。

儘管在這一行的表現受到肯定,但他也坦言,當初決定轉換跑道時,家人並不諒解,認為好不容易成為繪圖工程師,為何還要中途放棄。許正寶談到,自己從小就喜歡在紙上塗鴉,還因繪圖表現優良而保送嘉義高工製圖科,除取得機械製圖乙級技術士資格外,也順利考上大學,畢業後在工業園區擔任繪圖工程師,然而,日復一日的工作型態卻讓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何在。

革新喪禮儀軌 避免鋪張浪費

正當陷入是否該轉換職涯的兩難之際,他想起小時候常跟著身為禮儀師的爸爸在喪禮場合穿梭幫忙的場景,想到若能結合自身的設計專長來為往者及家屬量身打造一場溫馨感人的告別式,該是一件多有意義的事。原以為克紹箕裘的想法會獲得支持,沒想到反被父親澆冷水,認為兒子都讀到了大學畢業、為何還要選擇投入殯葬業,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但父親的一番話更堅定他想轉換跑道的想法,許正寶說當時他在心裡暗自告訴自己,既然下定決心展開第二人生,就要努力扭轉社會大眾對殯葬行業的刻板印象,讓禮儀師成為學有專精的送行者,為此他除了投入許多時間研究各地不同的殯葬習俗外,更致力於跳脫傳統窠臼、破除不合時宜的喪禮儀軌,讓告別式更貼近現代社會、避免鋪張、浪費。像是傳統習俗會將亡生者的衣服全數火化,但焚燒過程往往製造不少空氣汙染,為此他總是告訴家屬只要象徵性的火化少許衣物一樣可符合習俗,其他完好衣物可用二手衣形式來捐贈給弱勢家庭,讓儀式不只兼具環保與公益成效,還能為往生者累積功德。

追思感念心情 圓滿生命告別

「告別式就像是每個人來到這世界上的最後一場畢業典禮,我常告訴家屬,典禮氣氛不一定非要滿懷悲傷之情,溫馨氛圍同樣能表達對亡者的追思與懷念。」投身禮儀師工作十多年,讓許正寶對死亡的體悟比一般人來得更深刻,每當接下家屬的委託時,他都會先跟家屬討論希望呈現什麼樣的追思會氛圍,並了解往者生前的性格與人生歷程,再透過影片剪輯與典禮布置,讓每場告別式都能貼近亡者的生命故事,讓告別式氛圍可以感傷但不過度悲傷,可以溫馨但不鋪張,幫助家屬以追思感念的心情來圓滿這場告別儀式。

不僅如此,為了讓禮儀師的專業能力可以與時俱進,許正寶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前往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進修,讀了一年下來,他談到自己收穫良多,不只能以創新思惟來看待殯葬行業,更在廖浚裕教授引領下,進一步思考生命與死亡帶來的深層意義,讓他體會到禮儀師不單單只是協助家屬行禮如儀、完成儀式的策畫者,更是一位陪往生者好好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的送行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