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導正抓寶風 抓生活中的真寶貝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師) |2016.10.11
1006觀看次
字級

寶可夢掀起熱潮後,到處可見抓寶人潮,四處搜尋寶可夢的蹤跡。引人矚目的是,有些大學院校不僅提供「抓寶」相關資料,還在校園撒花,趁機製造議題,爭取學校曝光機會。在傳出招生危機之際,此一作為頗具創意。然而學者也提出警告,學校必須妥善規畫與宣導,避免學生沈溺其中而疏於學業。

不論是白天或黑夜,以年輕人、學生族群為主的人群,人手一機專心「抓寶」,絲毫不在意周邊。同樣的,當大家讚嘆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外,亦有人憂心沉迷於「抓寶」,可能犧牲學業,甚至衍生諸多負面效應,例如交通意外等。

大學院校或大學生應該用何種立場、態度,來面對或因應此一科技發達所掀起的盛況?筆者提出以下五點觀察:

一、寶可夢是最典型運轉化為商業模式案例,不僅是手機遊戲,也可帶動人潮就是錢潮的無限商機。未來若加上虛擬實境VR的技術應用成熟,屆時遊戲產業將不再受限,會有更多的應用產品上市。

二、為培養學生的競爭力,校方可將寶可夢與課程加以整合,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先吸引學生對科技新知的興趣,再順勢導正其方向。

三、校方若能好好運用這股新浪潮,藉由吸引學生關注,進而注意到學校,並透過創造議題與話題,可對招生產生難以估算的影響力。

四、為了抓寶,有人掉進池塘、有人從高樓摔下,這種勇往直前的精神,也要用在生活中,去抓真正的神奇寶貝。寶可夢為任天堂創造超過一百億美元的成長量,每天消費金額超過二百萬美金,這是開發者花二十年時間才得來的成果。很多成功故事,都是有人用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去完成,因此大家不要只追求曇花一現的小成果,不要輕易自我滿足,也不要炒短線。

五、寶可夢開發者當初有感於太多人沉迷在線上遊戲,與現實人生愈來愈遙遠,偏重在虛擬世界而輕忽實體世界。因此,我也經常提醒瘋玩寶可夢的同學,回憶一下現實生活所能帶來的人生樂趣與回憶。

「你可以玩寶可夢,但不要被寶可夢玩,否則你可能永遠留在虛擬世界回不來」,希望寶可夢都能夠回到現實,在未來的大學生活中,找到人生中最珍惜的怪獸。但若無法好好運用,或是校方未能適度協助與宣導,以致學生出現網路成癮而疏於學業,後果卻是不堪收拾。

筆者建議,學校應適度宣導與協助,或實施特定場域與時間限制,免除學生上癮的誘因,也不致抹煞學生學習的熱情。為避免學生沉迷遊戲或忽略學校是以學習為本質,學校與老師們也應多加留意學生,以免寶可夢遊戲影響學習成效。

趙永祥(嘉義縣/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