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連日來菜價貴得嚇人,但因南迴公路交通中斷,物資無法運補,台東市區各家生鮮超市貨架都被民眾掃光。圖/羅紹平
【本報綜合報導】國內接連颱風,近來又豪大雨不斷,蔬菜來不及長大,許多菜販根本拿不到菜可賣,偏偏此時進口蔬菜價格也跟著飆漲,一箱白蘿蔔從四百元漲到破千,綠花椰菜也幾乎翻倍,讓菜販兩面受敵,大嘆「菜蟲大賺颱風財,實在沒道理」。
以蘿蔔為例,屏東市場的產地交易價格,進口蘿蔔上月一公斤十四點四元,才一個月已漲到三十四元;在傳統市場,台產蘿蔔一台斤七十元,進口的一斤也要五十元。「進口的」幾乎亦步亦趨跟著漲,這兩天綠花椰菜一斤要八十至一百元,洋蔥一斤要四十元,每樣菜問下來,進口蔬菜並沒有便宜到哪裡去。
市場菜販認為,本土蔬菜因風災大漲已經夠慘了,進口蔬菜居然也跟著漲,這種趁機哄抬價格的作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對此,從國外進口蔬菜的北斗合作農場王子文強調,大白菜每公斤成本要二、三十元,白蘿蔔每公斤成本快三十元,一箱成本就要五、六百元,而且國外也缺貨。
台灣農業合作社聯合社總經理陳介仁指出,台北市場一天的交易量要一千五百公噸左右,可是近日只有一千二百公噸,三百公噸的缺口需靠國外進口,「當台灣的貿易商大舉與國外廠商下訂時,對方當然也會漲」,所以不能將漲價的原凶全指向貿易商,進口成本增加,理當反映在售價上。現在進入秋季,蔬菜生長因為氣溫低而延緩,菜價預計下個月中旬可回穩。
王子文表示,如果消費者認為菜貴,可用較低價的替代食材。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也說,消費者可以選擇買或不買,由市場機制來制衡,當貿易商發現沒有利潤時,價格自然會下降。
農糧署相關官員指出,近來進口蔬菜的價格上漲,是因進口商有運費、風險等問題,上漲幅度是否合理,農糧署會進一步了解,不過國人對進口蔬菜的接受度不如本土蔬菜來得高,平抑菜價最快速的方法,還是要盡快輔導農民復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