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境內雅魯藏布江支流成功截流,準備築壩。圖/新華社
三峽大壩洩洪。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日前宣布,已對西藏境內雅魯藏布江的一支流成功截流,準備建築大壩。
此舉關乎印度沿岸數億居民的飲用和灌溉水,消息不但引發印度反彈,同時也再度引爆中亞國家水資源戰爭話題。
大陸近年在各大河川上游不斷興建水利工程,尤其是對跨國水資源的爭奪,與周邊鄰國的矛盾愈發尖銳。中印水資源之爭再掀波瀾,印度媒體稱「中國再次戲弄印度」。
大陸官媒新華社報導,經過二年多的施工,中方於九月三十日對雅魯藏布江支流夏布曲幹流成功截流,提前進入大壩主體施工階段。
這項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位於西藏日喀則境內,總投資逾四十九億元(約新台幣二百四十億元),為西藏水利發展史上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灌溉、供水、發電、防洪和生態扶貧點建設等效益。
不過處於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印度和孟加拉擔心,大壩將衝擊下游地區。
拉洛水利樞紐工程包括大壩、洩水建築物、電站、灌溉引水隧洞等,水庫總庫容達二點九五億立方公尺;配套灌區包括申格孜、扯休、曲美、聶日雄四大灌區,設計灌溉面積四十五點三九萬畝。
雅魯藏布江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中國大陸、印度和孟加拉三國,是世界最大的跨界河流之一,進入印度境內後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喜馬拉雅山的平原,是沿岸幾億居民的飲用水和灌溉之源,印度之前就曾表達對這些水壩工程的擔憂。
早在二○一三年中方宣布將在雅魯藏布江上新建造三座大壩,印度政府隨即要求中方,不得在上游進行任何有損下游利益的活動。去年十月,中國大陸在雅魯藏布江幹流上規畫建設第一座水電站藏木水電站,正式併網發電,許多環保人士擔憂,恐嚴重影響雅魯藏布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印度也擔心造成阿薩姆地區水位下降。
相較於歐洲,水資源一直是亞洲緊張局勢的原因之一,且長期缺乏針對跨境河流的國際用水協議。
中國地位 絕對領先
其中大陸境內約有四十二條國際河流,流經十四個鄰國,多處上游的大陸,近年大舉興建水壩之舉,早已引發鄰國強烈不滿,加劇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全世界最大的四萬五千座水壩,將近半數坐落於中國的水道,中國樹立起的水資源霸權令全球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過去中國大陸在瀾滄江築壩,已引起湄公河沿岸國家反彈。批評人士曾將湄公河近年遭逢乾旱,和泰國先後歷經的洪患與旱災,矛頭指向大陸。
中緬在邊境合作的密松大壩,由於迫使當地居民遷村,加上大壩建成後九成電力輸往大陸,緬甸政府難以抵抗強大民意壓力,決定喊停大壩項目,讓中方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緬甸新政府上台後,密松大壩能否復建,成了考驗兩國政府關係的重要指標。
中緬建壩 後續指標
近年俄羅斯和哈薩克的新聞媒體,也一再指責中國在新疆北部的額爾濟斯河進行河川改道工程,將部分河水調撥到中部沙漠地區的新興石油城克拉瑪依,以解決當地的缺水問題。
中南半島、印度、中亞國家和俄羅斯紛紛表達不滿。聯合國及國際環保組織亦對此問題表示極大關切,中國與周邊鄰國水資源的衝突情勢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