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莫蘭蒂颱風造成金門極大損害,截至昨天仍有人缺水缺電,金門縣政府日前公布災害損失報告,其中樹倒500萬棵,消息一出引發各界嘩然。有人質疑,金門一座小島,怎麼可能有這麼多樹?先不論金門縣政府公布的數字有無灌水,但在數學的世界裡,金門確實可能樹倒500萬棵。
「數感實驗室」團隊嘗試計算,根據今年3月份金門林務所提出金門有63平方公里的林地,今年3月植樹面積2公頃,共種下3336棵樹。而2009年時金門交通旅遊局曾說金門約有39.8%是林地,金門總面積153.1平方公里,換言之林地約有60平方公里。不管是63或60平方公里,可能種下500萬棵樹嗎?
《數感實驗室》作者賴以威表示,若取最小的60平方公里林地來計算,1公頃是0.01平方公里,所以換算可得樹木密度為3336/0.02,約是166,800 棵/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約16.7萬,一共有60平方公里,可得16.7×60=1002萬。
計算出來的結果,金門竟然可以種下1000萬棵樹,樹不會太擠嗎?賴以威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每棵樹平均擁有6平方公尺的面積,約是邊長2.4公尺的一個正方形。2.4平方公尺是怎樣的概念?差不多就是第一次約會時,男孩在人群中遠遠看到女孩,舉起手臂揮舞的高度,活動空間還算大。
若考量到造林的樹苗存活率,林務局去年造林的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將近2500萬顆樹苗,比計算出來的數字還要高上許多。
賴以威強調,並非幫金門縣政府解釋究竟有沒有500萬棵樹,而是提供數學的看法,供有興趣的民眾討論。
農委會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組長李允中說表示,金門的算法是颱風受損林地計4200公頃,每公頃種1200棵,受損率達7成,可能連行道樹、綠籬都計算進去。所謂的綠籬,就是小花小草,比如七里香、杜鵑花等,很難與「倒一棵樹」相比較,但會再擇日派一組人協助災害調查及編列復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