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立法院新會期開議,民進黨團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再度列為政府優先法案,卻引發民間團體上街頭抗爭。「經濟民主連合(經民連)」日前號召群眾抗議行政院長林全對中國政策變本加厲,要求民進黨政府對監督條例的「六大爭點」公開辯論並進行「實質有效的對話」。對此民進黨人士表示,本會期監督條例立法的難度仍相當艱困。雖然民進黨團版監督條例已經被外界戲稱為「不協議條例」,但民間團體仍有諸多不滿,日前經民連針對民進黨團版提出「六大爭點」,包括協議備查規定空白、未制定風險評估機制、主權談判未加排除和平協議、未切斷「一國兩區」、聽證公聽會舉辦時間不固定及行政院對服貿貨貿說了就算等;再加上由學運領袖林飛帆領軍在全國各地舉辦相關座談會及演講,令行政、立法兩院頭痛不已。
日前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拜會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及民進黨內政委員會立委,當天張小月也拜託立委支持監督條例盡快通過。但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新會期開議當天就坦言,監督條例要審到哪天是「未定之天」,再回顧上會期內政委員會為避免爭議從未排審,監督條例立法難度可見一斑。
民進黨人士解讀,監督條例列為優先法案是一種「宣誓」,雖目前兩岸關係急凍,通過了可能也沒有協議可以監督,但不列為優先法案,恐怕讓外界誤解民進黨政府要放棄兩岸關係。
民進黨立委李俊俋表示,監督條例的重點是國會如何監督,關鍵不在行政部門及民間團體,民進黨團的對外溝通從來沒有間斷過;他也表示,希望監督條例立法後能「真監督」,不要導致立法後連協議都簽不成,更不能完全不監督,至於各種民間團體都會持續溝通,這是立法過程中本來就會有的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