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春
「皎皎天上月,悠悠思鄉情。」月兒的兩端,一頭是故鄉,一頭是異鄉,月亮連接了兩者,傳遞著人們的思念。
小時候,我常對著月亮遙思:「爸爸現在正在做什麼?他一個人在外地寂寞嗎?害怕嗎?他會想我嗎?」我多麼想見到爸爸啊!懷念趴在他背上的時光,懷念騎在他脖子上的時光。但是,為了生活,爸爸帶上簡單行囊,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做工,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家,匆匆待上幾天後,又要離開。我總是站在月光下的老家屋角,張望著、期盼著爸爸的身影能夠突然出現,但從來都是失望。
爸爸長年在外,家裡的農活都落在媽媽肩上。我上初一的那年中秋節,媽媽由於勞累過度,暈倒在農田裡。那時,我不過十四歲,頓時六神無主,急得哇哇大哭,還好鄰居熱心幫忙,才把媽媽送進醫院。爸爸得到消息後,匆匆趕回,我們一家人就在醫院裡過了一個團圓的中秋節,那是我從小到大過得最幸福的中秋節。
那天,月亮真圓!爸爸把帶來的月餅,放在媽媽的病床上祭拜明月,要我許完願望後,才能吃月餅。我在他們的微笑下許下願望:希望每天都能夠見到爸爸媽媽。或許願望實現需要時間,因為第二天天還未亮,爸爸就已經離開。
家對爸爸變得遙遠,我對爸爸也變得生疏。我倆之間似乎隔了一層紗,見面都沒什麼話說,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回來了!」之後就沒有下一句,為了避免尷尬,打過招呼後就各自離開找事情做。
我心裡明白,不能再這樣下去。爸爸外出工作,用汗水換錢,多麼辛苦啊!我怎能如此狠心,連一句溫暖的話都沒有?但我心裡的陌生感,讓我收回快到嘴邊的話。
春去秋來,爸爸漸漸老去,我漸漸長大。我與爸爸的位置互換,他在故鄉,我在異鄉。爸爸老了之後,變得很嘮叨,經常打電話催問我什麼時候回家。
中秋節這天,我踏著夜色,迎著月光回到家。老家的屋角陰影裡,爸爸瘦小的身影一直站在那裡,等待著我回來。我看到爸爸的那一刻,再也不管什麼陌生感,衝上去,給爸爸一個擁抱。這一刻我與爸爸的心再次緊緊相連,我們一起望著天上月亮微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