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鄭成功文物館展出的十殿閻王圖中的第一殿秦廣王。圖/文化局提供
【本報台南訊】台南鄭成功文物館正展出「道法萬象—道教信仰文化特展」,其中的十殿閻王圖,是已故的穎川道壇道長陳榮盛過去在壇場中使用,很難得展出;尤其正值農曆七月,格外吸引參觀者的目光。
系列圖像共有十幅圖,分別描繪著死者往生後依序拜見十殿閻王的場景,內容包括諸般審判、受罰,最後進入輪迴投胎轉世的歷程等。
其中第一幅是〈秦廣王〉,主題是秦廣王審判與刑罰,但右下角卻是與中元節由來有關的佛教故事「目連救母」,一童子引目連尊者挑經準備進入鬼門關,融合道、佛,可以看出台灣道教的內涵豐富。
策展單位指出,十殿閻王圖的創作源自於佛教的「地獄觀」,再與傳統的冥界觀融合,產生出複雜多樣的死後世界。據考證,東亞的十殿閻王信仰,在唐代就已形成,而圖中各種受苦的面貌,除繼承佛教中提到刀山、油鍋、鑊湯等的地獄基本結構外,也仿效了陽世官衙斷案的場景,並吸收當時現實世界中「腰斬」及「凌遲」等殘忍的法律酷刑。此外,中國元代後通俗文學中大量出現的枉死城與望鄉台,也在畫中呈現。
文化局指出,許多道教舉行功德齋儀時多會懸掛〈十殿閻王圖〉,並因應儀式場地採兩組相對或一字排開的方式呈現;各處畫風略有不同,但基礎元素都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