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橋
介紹他來的朋友說他很有藝術天分,聽到音樂會哼唱得很正確,配色也很有特色。聽說他最好的天分是語文天分,很快就能把音記住且用得正確。
我第一次碰到他的時候,他並沒有正眼看我。來……叫老師好,他媽媽這樣和他說:「老師好。」那聲音聽起來有點像硬梆梆的機器人。感覺上是媽媽按了一個開關鈕後跑出來的聲音。
聊過後,我上網找了不少有關亞斯的資料,了解到底亞斯柏格的孩子如何看事情?如何思考?於是,我勇敢地接了這個學生。
只是看書歸看書 ,資料歸資料,實際在教學面對挑戰的時候,都需要重新學習。這個歷程比我想像中的困難,也獲得許多成長與滋養,所以當我決定把它寫出來的時候,感覺它就是一條恩典之路。
首次接觸,他對我沒有太多的感覺,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要動就動,要發呆就發呆。
這樣的特質讓教學工作變得加倍困難,因為鋼琴教學是一個做和回饋的過程。
有一天他來我家準備上課。扣!扣!扣!那敲門聲音好巨大啊,我迅速出去開門,我要教這個孩子:「暴龍來敲門,好兇,不開門給暴龍進來。」我大聲地說。他哈哈大笑,這次改溫柔地敲門,我歡迎他進來。
以後他來我家上課,再也沒有那麼兇地猛敲門。
他有時會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比手畫腳,外界的刺激對他毫無意義,如果上課時他進入這種狀態,硬把他拉回現實,只會讓他情緒崩潰,有好幾次他媽媽想在他神遊時把他抓回現實,都弄巧成拙。
我和他媽媽商量,請她先出去外面走走,孩子交給我就好。
我嘗試另一種方法,就是我做每一件事情前,都先預告他,讓他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他進入神遊狀態時,我就和他說:「我給你時間,你預備好了,我們就上課。」他回答我:「好!」這時,他就會努力回神讓我們課程可以繼續進行。而我就安靜地在一旁等他。當他預備好了之後再回來上課,這時課程多半都可以進行得相當順利。
當媽媽回來接他的時候,孩子的狀態是正常的,她很驚訝地問我:「妳如何做到?」我笑笑地把過程告訴她。
我和孩子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有一天他問我:「小橋老師,妳和彼得老師還有聯絡嗎?」(彼得老師曾是他的英文老師,和我認識)
我說:「有。」
他說:「妳能幫我轉告他『我愛他』嗎?」
我說:「可以啊,只是你怎麼不自己告訴他?」
他哭著說:「彼得老師說我不乖,他不喜歡我,不幫我上課了。」我安靜地等他哭一陣子,他繼續說:「可是我愛他。」
我把冰箱的點心棒拿出來全部給他,告訴他:「我一定會轉告彼得老師。你很棒,你只是非常獨特,而彼得老師可能不了解你。」
他點點頭,低下頭安靜地吃著點心棒。
我知道亞斯在做每一件事時都很執著,如果我們中斷他,硬要他配合我們,就會適得其反。只是連「愛」這件事,他都這麼執著。
而我知道他愛我。
陪伴他的過程,所學習到的功課其實對每個孩子都適用:他教會我等待、相信,也和我分享他的愛。
這真是一個與恩典相遇的過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