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訊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寺廟由於多為世襲制,住持圓寂後,繼承的就是兒子,這在日本社會普遍被認同,同時,「僧侶」在日本是個很受人尊敬的身分,它也被認為是睿智、博學的象徵。
日本的地價高昂舉世聞名,多數僧侶靠「地」營生,寺廟或以管理墓地維持生活開銷。但仍有許多僧侶恪守佛門修行要求,最典型的就是各地隨處可見的「托缽僧」。
托缽僧頭戴斗笠身穿寬大僧袍,他們不到施主家門前化緣,而選擇到車水馬龍的車站、廣場等地,端然立如松柏默不作聲。行經往來的民眾看到這樣的僧人,不時有人布施,托缽僧便報以法鈴回向,成為日本城市中一景。
有些僧侶的生活是完全走入世間,例如受邀擔任電視台主持人、開演講會、辦展覽 ,內容全與佛教有關,但不在形式上說教。
有些僧侶除了是寺院住持,還是出色工程師,有多項專利,有的或是開設貿易公司,有的還身兼電影導演。
日前著名的天台寺住持瀨戶內寂聽法師,曾在日本國家NHK電視台主持「人生和禮儀」等節目;一九九八年他還獲得NHK電視台「放送獎」,瀨戶內寂聽法師的節目勸人向善,為人解決具體問題,其語言風趣,自成一格。
類似寂聽法師這樣活躍在日本媒體和網路上的僧人不在少數,顯示了佛教與現代社會的一種新型接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