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30日,10位難民隊選手在里約著名地標「基督像」前開心合影。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的里約奧運出現有史以來第1支難民代表隊,10位選手不代表任何一個國家,而是代表全球流離失所的難民出賽,希望藉著自己的經歷鼓舞其他難民,只要不放棄希望,還是有機會可以改變人生的命運。
國際奧會6月首度宣布籌組難民代表隊參加奧運,這項史上第1次的創舉引發各方關注。這支6男4女組成的代表隊中,5人來自於南蘇丹,敘利亞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各有兩名代表,還有1人來自衣索匹亞。選手盼望透過參賽,重新聯繫親人,可以全家團聚。
人數最多的南蘇丹選手,原本住在肯亞的難民營,他們的家人有些同樣是難民,有的仍然身陷戰亂頻仍的故鄉。18歲的馬爾迪尼,在漫天烽火的敘利亞成長。她和家人逃離敘利亞,坐橡皮艇前往希臘時,橡皮艇因超載差點沉沒。但馬爾迪尼和姐姐跳入海中推船3小時,最終成功救回船上20人的性命。剛果的柔道選手米森加,15年沒有見到家人,但他想到全世界還有比他更悲慘的難民,忍不住落淚。
對難民代表隊選手而言,參賽重點不是得到獎牌,而是讓難民營其他人知道,不能放棄希望。為難民代表隊到處奔走的肯亞前長跑好手洛魯普感謝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讓難民有機會參加奧運。她還希望,能夠藉這個契機,讓難民融入庇護國家的社會。里約奧運開幕時,難民代表隊將穿著自己的衣服,跟著奧會五環旗走進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