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昨舉行創辦人胡水旺追思會,北醫大校長閻雲上台致詞。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北醫學大學創辦人胡水旺博士於一○五年五月二十一日辭世,享壽一百零六歲,昨天北醫大舉辦追思紀念會。北醫大校長閻雲表示,「學好做人方做醫」的校歌,是胡水旺留給北醫人最寶貴的資產。
「從帝制走到民國,我只是生逢其時。」出生於新竹市郊小村落的胡水旺,是一戶佃農的次子。就讀新竹廳北門公學校時,家境貧窮的他,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畢業前幾個月輟學,到日籍牙醫師的診所當助手,賺錢貼補家用。當時他的日籍級任老師坂中不捨成績優異的胡水旺斷了升學路,向他父親說情,胡水旺才結束短暫的齒科助手生涯,重回學校並順利畢業。
考上新竹中學後,胡水旺一大早就得摸黑出門,走過一畦畦稻田,再穿過一個大公園去上學,一趟路就要一個多小時,放學後再原路走回家。但胡水旺努力向學,考取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台大醫學院的前身。
胡水旺畢業後在台北執業,受恩師杜聰明在高雄設立高雄醫學院影響,和徐千田等人共同創辦台北醫學院。眼看南台灣都已設立醫學院了,胡水旺和一群同學認為,台北沒理由沒有屬於這個城市的醫學院。
打定主意後,胡水旺找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窗校友參與,四處奔走,其中以他和徐千田、章榮熙、郭宗煥、徐銀格、侯炎等六人為核心人物。幾經波折,一九六○年他與徐千田一手打造台北醫學院,至今已滿五十六年。
「一個醫師一輩子能服務的病人終究有限,唯有興學育才,才能增加無數醫界人才為無限病人服務」,這是胡水旺起心動念創設北醫的緣起;半世紀來,北醫春風化雨,作育英才,培育四萬五千位北醫校友,遍布全球。每年北醫畢業典禮,胡水旺都會參加,即使坐著輪椅也一定到場,勉勵畢業同學不忘北醫師長的教導,努力奮發,為北醫爭光。
昨天追思會上,包括北醫體系、台北紅十字會、扶輪社等單位,近千位故舊門生前來致意,表達無限哀思。閻雲致詞時指出,胡水旺認為唯有作育英才,才能造福更多人,因此四處奔走、籌經費、尋校地、網羅師資、申請設校,終於成立北醫,「學好做人方做醫」的校歌是胡水旺留給北醫人最寶貴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