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橄協會昨天在高雄澄清湖舉辦音樂關懷活動,五百名來自台南及高雄的弱勢學童,度過充實又美好的一天。
圖/王昭月
在花蓮當國小老師的馮先鳳,是青橄山地服務團第一期成員,也是成立青橄協會的靈魂人物。
圖/王昭月
【本報高雄訊】屏東科大青橄山地服務團早已沒入歷史,但創團精神不滅,當年參與的學生,畢業後保持互動達三十年,去年更攜手成立「台灣青橄社會服務協會」一起做公益,這群已邁入大叔、大嬸年紀的「老青橄」們,熱血一如往昔,首度籌辦活動,讓五百名來自台南、高雄的弱勢兒童,溫暖滿懷。
青橄協會籌畫多時的湖畔音樂關懷活動昨天登場,包括高雄那瑪夏區、高雄家扶中心及台南推廣弱勢學童免費課程協會的弱勢學童,受邀參觀蔣公行館、海洋奇珍園、體驗公仔製作,大啖麥當勞漢堡、聆聽音樂,充實又美好。
青橄協會首辦的這場大型活動,隊輔人員是號稱「老青橄」與「小青橄」的屏科大校友及其二代,他們發揮當年救國團時代的服務精神,攜手做公益,昨天正式啟站。
促成「青橄人」世代交流的馮先鳳,當年是山服團第一期成員。她說,六十八年屏科大創設山服團,前後期學員在前進山區服務中培養出革命情感,畢業後,地緣、期別相近的成員經常聚首,全台「青橄人」每年還有一次大團聚。
近年因一名夥伴突然身故,留下了三個孩子,大家才開始反思,「當生命終結時,我還能做什麼」,決定延續山服團「愛心、力行、奉獻」的精神,進一步投身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