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工商界日前提出產業政策白皮書,警告台灣產業環境正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危機。為解決台灣缺水、但自來水漏水率偏高問題,經濟部次長沈榮津表示,經濟部將在十年內投資六百多億,解決自來水漏水問題,預計漏水率可降至百分之十四點二。
沈榮津昨天上午出席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接受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質詢時做出上述。曾銘宗表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GDP)目前看來已不太可能「保一」,若經濟部或行政院無法提出救經濟措施,在大陸積極推廣出口替代下,台灣明年的GDP只會比今年更慘。
沈榮津指出,以經濟部來說,由於國際市場仍不景氣,救經濟要從內需市場切入,如排除投資障礙或強化政府重大計畫衍生商機,包括推動再生能源、電動大巴、離岸風力、太陽能等產業。
「能先做的我們都會盡量做。」沈榮津舉例,如政府規畫一年推一千輛電動大巴,累積十年將有一萬輛,可望帶動台灣電動巴士產業鏈。
對此,曾銘宗追問,經濟部要促進內需投資,如何解決工商界反映的「五缺」問題?尤其,台灣自來水漏水率,在民國九十三年時達百分之二十三點七八,經過十一年的努力,至前年降為百分之十八點○四,但漏水率仍高,經濟部預計花多少時間和經費解決問題?
沈榮津表示,企業投資在「五缺」中最在意土地,目前經濟部已透過仲介,媒合有意回台投資廠商簽約約一百多公頃土地;電力方面則會竭盡所能,解決短缺困境。
至於自來水方面,沈榮津說,經濟部預備花十年時間,投資超過六百億解決自來水漏水問題,預計屆時漏水率可降到百分之十四點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