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少子化造成勞動力短缺,銀髮族成為勞動市場不可或缺人力,勞動部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昨與日本公益社團法人全國銀髮人才中心事業協會簽訂合作備忘錄,期望透過經驗分享、資訊交換、相互合作,學習日本如何創造有利銀髮族工作環境。
世界各國日漸重視銀髮人力的運用,台灣目前僅在新北市、高雄市設立兩個專為銀髮族打造的人才資源中心。
勞動部指出,日本是亞洲推動銀髮勞動力的先驅,自民間推動發展約三十二年,至今已超過一千三百個資源中心,會員逾七十萬;接受企業工作委託,居間媒合登錄資料的會員,提供臨時、短期或簡易工作機會。
勞動部說,日本銀髮人才中心協會除提供就業情報、推廣工作,還為會員舉辦研修課程;協會提供這些服務,主要是為維持高齡者健康、有意義的老年生活。
日本銀髮人才中心協會專務理事村木太郎表示,日本高齡化人口比率約百分之二十五,台灣目前約百分之十二,但台灣在二○二五年將會超過百分之二十,老化速度比日本更快,政府須思考如何創造適切工作機會。
他提供經驗表示,考量長者的體能,工作應盡量具彈性,每月不超過十天,每周工時不超過二十小時,提供可讓高齡者快樂、有成就感的工作。
老化速度比日本快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組長蘇昭如表示,國人平均退休年齡是五十七歲,到平均餘命的七十九歲,還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中,如果能夠再一次貢獻國家、社會,將是社會非常大的資產。
勞動部近二年先後在新北市、高雄市設立二個「銀髮人才資源中心」,透過企業求才、媒合求職,助長者找到事業第二春,規畫更有意義的老年生活,也積極推廣「活到老、用到老」的新觀念。
「有意願重投職場的銀髮族不在少數,只是缺乏平台」,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統計,成立一年多,吸引二千名鄰近中永和地區的高齡求職者登門,媒合成功約一千人次,比率不低,而勞動力市場改變,餐飲集團瓦城也主動求才,今年初帶十二位長者親赴廠房參訪實作,錄取六人,開啟事業第二春。
借重長年職場經驗
「重返職場最大目的是讓自己有活力可以走出門,健康最重要!」六十三歲愛跟人接觸的李青訓,退休五年後接觸銀髮族協會,任宣導義工藉機重返職場,投入養生膳食產業,公司借重她三十餘年客服專業,聘她當售後服務人員,不僅經驗傳承年輕世代,也創造忘齡的第二職場生涯。
「長者除有專業工作技能,穩定度高、責任心夠、性格溫和且人際協調性佳,服務業如行政人員、業務、祕書、採購相關工作,都很適合銀髮族!」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主任余璦君說,中心目前有五千多個職缺,歡迎廠商來求才。
南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主要服務對象為五十五歲以上、退休及屆退人員,今年四月成立以來,已服務六百七十五位高齡民眾,並協助四十一位銀髮族成功就業。
針對想在退休後開拓全新職涯的長輩,銀髮中心還可提供微型創業資源、創業課程及專題講座等各種資訊,並透過職涯諮詢,釐清自己合適發展的領域,不但落實「活到老、用到老」,也緩解人口急速老化衝擊,形成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