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園林中的「曲水流觴」一景。圖/林孟慧
文與圖/林孟慧
書聖王羲之的名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也被稱為「行書之龍」。蘭亭,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西南十四公里處的蘭渚山下,東晉書法名家王羲之曾寄居於此;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三五三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盛大的文人聚會,也稱為「曲水宴」,並將此次聚會的文人作品集結題序,因為此行書飄逸流暢、各字縱橫變化萬千,後人練習行書時,都將此帖奉為圭臬;蘭亭一地的名聲也因此作品而聲名大噪,成為不少文人雅士必造訪之地。
甲午年的初秋,和家人一同到浙江省觀光,行前知道要去蘭亭一遊,心中雀躍不已。當天,到達蘭亭時,秋高氣爽,氣候怡人,在入口處,見到一石碑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蘭亭」幾個大字,這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於去年所立的紀念石碑,旁邊圍繞著古色古香的書房,兩相陪襯之下,甚是好看。
相傳春秋時,越王句踐曾經在此種植蘭花,漢朝時設驛亭,故名「蘭亭」。現址則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西元一五四八年)郡守沈啟重建,幾經反復,終於在一九八○年全面修復如初。
剛到此地,因經過長途車程,大夥便往化妝室如廁,到了裡面,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有的廁所門板、柱子都是木頭所造,門板上皆有國畫、題上毛筆字,大家彷彿穿越了時空,回到王羲之的晉朝去了。在這古意盎然的化妝室,真讓人流連忘返;但美中不足的是,廁所氣味稍差、有些門鎖故障,因此大家也就來匆匆、去匆匆了。
離開化妝室,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深綠色的竹林,真如〈蘭亭序〉中所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脩竹。」讓人心神寧靜、心平氣和;轉個彎,便看到一個鵝池,裡頭養了白鵝、灰鵝數隻,旁邊也有王羲之題的「鵝池」大字石碑,比較特別的是,石碑上的「鵝」字,是「鳥」字在「我」字之下,據當地導遊解說,代表王羲之心中有鵝,由此觀之王羲之愛鵝之說,一點都不假。
鵝池往前走一段路,便可看見鼎鼎有名的「曲水流觴」場地,據〈蘭亭序〉中所說:「有清流激湍暎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此場地是當時文人名士(司徒謝安、孫綽、支遁等四十二人)坐在彎曲的流水兩旁,主持儀式的人把盛酒的酒杯(古代叫「觴」)漂流在水中,酒杯若停留在某人身旁,某人就要飲酒賦詩。
而眼前所見的「曲水流觴」場地及石碑,不是當時王羲之等一行人活動的地點,據說是鵝池下方附近才是;今日地點是近代人所建,但盡可能仿照當時的場景,供後人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