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之子向星雲大師獻上簽名足球。圖/人間社記者蘇少暘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離鄉背井在外發展,是艱難困苦,還是海闊天空?身處異鄉,到底是做客還是能夠成為家人?如果當初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人生又會是如何?南非南華寺天龍隊和巴西如來之子,是翻轉命運的最佳印證,十八日臨別前,齊聚傳燈樓聆聽星雲大師開示,也送上他們最誠摯的感謝。
「師父,您為什麼要為外國人做這麼多好事?」儘管中文表達不甚流暢,天龍隊的天亞仍藉由提問,由衷表達她的感激之情。
「不是對外國人好,而是因為是一家人,對家人的好是永遠的。」星雲大師說。
星雲大師自敘自小貧苦,沒進過學校,好在寺院收留,給予教育,加上本身具備勤勞的性格和恆常心,所以今日有此機緣為大眾服務,並勉勵大家培養這兩種特質,必會成功。
「人生要訂一個目標,並朝著目標前進。」大師勉勵如來之子要以球王比利為目標,天龍隊的直排輪再發展更多新的特色,「這都是必須經過無數艱辛的歷程,要確保自己有恆心毅力通過種種考驗。」
「現在地球上已沒有距離可言,你們的專長可以朝世界發展。」星雲大師指出,如來之子在足球上踢出偉大的成就,將在國際上為巴西大放光采;天龍隊以舞蹈歌唱和世界各地的大眾結緣,就有發光發熱、展現價值的機會。
大師分享自己也是離鄉背井、來台弘法,如今數十年過去,回首過去,「如果直到今天,我仍待在自己的家鄉,那現在還會有人稱我『星雲大師』嗎?」
「在佛光山,你們不是什麼別的民族,大家都是一家人。」星雲大師說:「希望你們都有個願心:『我要回家』,這裡接受你們,那你們願意接受佛光山嗎?」
「我們感謝,感謝師父,師父就像,佛陀一樣…」即將返回南非的天龍隊,以非洲歌謠搭配自編中文歌詞,唱出內心的感謝。
如來之子用烏克麗麗伴奏,以中文演唱〈茉莉花〉和〈四海都有佛光人〉,這群選擇到南華大學就讀的如來之子,獻上親筆簽名球讓星雲大師留念,
如來之子、天龍隊雖是外國面孔,但此時此刻就像一家人般溫馨,如同他們夾雜著中英文所回應星雲大師的答案:「Yes,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