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琳血淚打工史 造就能言善道

 |2016.06.08
869觀看次
字級
沈玉琳講說「饅頭和水」的理論,「即7分饅頭,3分水,饅頭是真理,但大道理別人未必嚥得下口,唯有配上3分浮誇的水,觀眾才吞得下去」。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暑假到了,又是打工旺季。知名製作人沈玉琳今天分享打工經驗,包括曾因外型被退貨,曾被誤認變態,還遇上搶劫,但這些悲壯經歷讓他變得更圓融、更加能言善道。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今天舉行「RICH職場體驗網」宣傳記者會,邀請知名製作人沈玉琳參與「求職防騙三部曲」影片拍攝,向青年宣導面試應注意之安全事項。

沈玉琳表示,高中畢業後上台北,爸爸只拿5000元給他,要他靠自己。為了賺取學費生活費,沈玉琳開始四處打工。沈玉琳表示,他剛開始去應徵火鍋店外場人員,但老闆娘打量他之後,告訴他「外場人員需要外型,你不適合」,慘被退貨。之後改去加油站打工,結果第一晚就遇到搶劫。

有一次打工從事音樂產品推銷,沈玉琳表示,公司告訴他要讓客人聽到音樂產品,這樣就容易購買,於是他拿著隨身聽,跟著一位推嬰兒車的媽媽,趁媽媽不注意時,把耳機塞到她耳朵裡,當場被媽媽誤認為是變態。

沈玉琳表示,打工可以幫助年輕人了解社會,因為專業技能可以訓練,但人際互動、職場倫理卻不容易,有時做人比做事還難,透過打工可以學到更多做人技巧。

他提醒年輕人,打工時不要在乎多少錢,而是要在乎自己學到多少,就像他曾在電視台打工,沒有半毛錢,只有三餐便當,但他把自己當成海綿,不斷偵測電視台工作情況,畢業後因此順利進入廣電業,也希望年輕人不要急於一時的薪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