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中)及參與學術研討會的七十名專家一起合影。圖/張桂菊提供
【記者陳瑋全宜蘭報導】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佛教學院以及韓國真覺宗三日在宜蘭礁溪佛光大學雲水軒舉辦「韓台佛教與社會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近七十位專家學者參與,針對韓台兩地佛教社會變遷之影響,進行相關議題研討。
本次大會特別禮請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演講「二十一世紀社會變遷與台灣佛教」專題,為此次大會揭開序幕。
僧眾入世 佛陀本懷
慈惠法師指出,歷史上佛教數度因應時代變遷而調整,星雲大師所堅持的人間佛教,即是佛教因應現代社會變遷而做的調整;現今台灣宗教裡,佛教人數比例為第一,非常興盛,各行各業都有佛教徒,為台灣社會帶來相當大的影響力。
人間佛教要求出家眾走入人群、社會,實踐佛法,讓佛法真正甘澤世間,這才是佛陀的本懷,人間佛教強調「佛說的、人要的、清淨的、善美的」,從寺廟到家庭,僧信一同合作弘揚佛法,佛教必然興盛。
關於這一點,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在會議中發表的專文,也再次強調人間佛教「傳統與現代結合」、「僧眾與信眾共有」之入世精神。
兩校交流 促國際化
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開幕式致詞時指出,此次韓台學術交流有雙重意義:首先,佛光大學與威德大學過去已有學生交流之良好基礎,本次大會邀請到眾多優秀學者,更促進未來兩校教師間的交流。
其次,在台灣少子化的趨勢下,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在學生培育、學術研究方面,經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以及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謝大寧的努力之下,已有優秀卓越的成績;未來希望能爭取更多國際交換學生來佛大學習,建立佛大招生之特色。
謝大寧也提到韓台佛教學術的交流,對於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推動東亞佛教發展具足重大意義。比起藏傳佛教,漢傳佛教的相關研究正在起步當中,未來佛教研究中心將聚焦於漢傳佛教之各領域,促進其國際化,讓更多海內外學者能夠共同開拓這個年輕的研究園地。
真覺宗總務部長及悔堂學會長悳正正師表示,韓國真覺宗與台灣佛光山皆創辦了許多高中、大學,在教育上作了許多努力,未來希望韓台雙方可以持續交流。
威德大學洪旭憲校長則認為,韓國、台灣兩地社會環境相近,鑑於佛教如何適應急遽的社會變化,此次大會實具特殊意義。
社會關懷 具體呈現
韓台雙方學者分別於研討會發表專文,其中威德大學佛教文化學科教授普性正師闡述〈大韓佛教真覺宗心印教育的方向〉,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闞正宗教授探討〈台灣社會變遷與佛教扮演的角色〉,威德大學校長張益發表〈韓國社會變化和佛教扮演的角色〉,妙凡法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平等精神的開展〉。
研討會後的綜合座談,韓國真覺宗代表團踴躍提問;曾在美國西來大學修學六、七年的普性正師,對佛光山不放棄任何一眾生的理念非常讚佩,希望將這種精神帶回韓國。威德大學佛教學科教授金致温則對於人間佛教所傳達的眾生平等觀念,感到非常受用。
在語言文化彼此異趣的情境之下,本次研討會不僅促進雙方對話,超越民族藩籬,更是韓台兩地佛教對社會關懷的具體呈現,會議就在熱烈的討論中畫下圓滿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