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中)與功德主王德旺(右二)、陳鄭秀子(右四)、羅李阿昭(左四)、陳滿麗(左二)一起剪綵。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記者羅佑純新北報導】佛光山金光明寺「佛光山五十周年紀念影像回顧展」昨天開幕,邀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也是第一任住持的慈容法師,與功德主王德旺、陳鄭秀子、羅李阿昭、陳滿麗一起剪綵,慈容法師也與大眾分享大師來台後的弘法故事。
由於金光明寺正舉行北區水陸法會內壇佛事,住持覺培法師邀請信眾可以趁法會空檔參觀,「旁邊還有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書法展,歡迎大家一起欣賞」。
「日子過好快,一晃眼就五十年了。」慈容法師指出,六十多年前,星雲大師從大陸渡海來台,他在台灣舉目無親,連能安住、掛單的道場都沒有,還好中壢圓光禪寺住持妙果老和尚答應讓他住下來,大師才有落腳地。
後來有信眾邀請大師到宜蘭講經,當時大家都叫他不要去,沒想到大師不但去了,甚至還留在宜蘭弘法。為了接引年輕人學佛,大師寫詞,找人譜曲,創作許多佛教歌曲,雖然大師自嘲五音不全,但仍教年輕人唱歌,每次只要到外頭佈教,他總會邀年輕人一起去,並安排唱歌、演講、播放幻燈片、紙戲等節目,展現多元的學佛方式。
大師認為佛教一定要培養人才,於是在高雄創辦壽山佛學院,第二年學生人數暴增,大師開始覓地,最後決定在大樹一片麻竹的土地上興辦佛學院,於民國五十六年五月十六日動土,經過五十年的發展,當年處處麻竹的土地,已成了具足佛、法、僧三寶的佛光山,實現「凡是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佛教徒;只要有水流過的地方,就有佛教徒」的目標。
「大師說過,因為你們的發心、帶動,佛光山才能有現在的發展,你們才是佛光山的主人。」回首過去,慈容法師引用大師的話,感謝與會信眾多年的護持,法師也帶著信眾一起欣賞老照片,回憶佛光開山五十年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