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家黃聖文近日出版了第一部圖文書,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勾畫屬於他童年成長的五、六○年代台灣,他詼諧稱作的《那個鳥年代》。這部繪本就像一齣老電影,序幕描繪此刻校門外,等候鐘響放學的父親,在分享孩子生活的同時,他說「重新認識自己的童年」。作品由此全彩轉入黑白,返回半世紀前的台北縣三重。
文具行櫥窗裡的玩具、阿公的霸王號腳踏車、電影院、遠足日、中華商場和大同水上樂園,畫家不僅捕捉了回憶裡最閃爍的光暈,也透過曾為孩子的幽默眼光,見證政經轉型之年代的活潑與熱力,翻讀時深有同感、或苦澀著微笑。
創作者以圖像再現舊時光的共同記憶,又如漫畫家小莊也曾創作有《八○年代事件簿》系列;影視、劇場更多有作品,講述鄉村、眷村、轉型期的都市流行文化等。及至透過官方力量,如文化部持續著的「國民記憶庫—台灣故事島」計畫,在今日資訊時代,一起努力保留庶民的影像與記憶。
那些或「鳥」或溫暖的故事,積累而成我們所踏足土地豐饒的岩層,有時為人遺忘,而在藝術家畫筆下重現。同感之際,何不也找出你的家庭相本,與父母聊聊他們生活、養你的年歲,回首從前,或也是重新認識自己。(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