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面繡〈葡萄少女〉。
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人間社記者陳緣大樹報導】佛光山慶祝開山五十年,除舉辦萬人歌頌偉大佛陀音樂會、話說佛光山之外,其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邀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江蘇「人間錦繡」、「漆藝耀采」、「清賞雅趣」、「摶泥成器」、「人文智慧」領域各具代表性的作品之最,也就是「蘇繡」、「揚州漆器」、「宜興紫砂陶藝」、「無錫惠山泥人」「光福核雕」及「常州梳篦」等具傳統技藝和美術的最高作品,到佛陀紀念館展出。
蘇繡中的南京雲繡色彩豔麗,因燦若雲霞而得名,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手工織造歷史,為織錦技藝最高水準代表,延續了皇家織造的傳統。光福核雕用橄欖果核為材料,以浮雕、圓雕、透雕為主要技法,選擇吉祥如意、神仙人物、民間故事做為題材,細膩的作品,呈現精、細、雅、潔的獨特魅力,是微雕藝術的傑出代表。
常州梳篦是宮中卸用珍品,講求材料,齒尖潤滑,下水不脫,在繼承和發揚傳統雕、描、刻、燙技藝的同時,一再推陳出新,讓精美的梳篦集實用性及服飾性於一身,成為傳統風格及藝術魅力的日常工藝用品。
「這是怎麼繡的?」、「〈葡萄少女〉是繡的還是畫的?」「要多久功力才能繡得如此般渾然天成?」參觀的民眾不時被會場展出的作品深深吸引,不斷發出讚歎聲,認為「不來看,真是一輩子遺憾」。
「我曾去江蘇看蘇繡等展覽,件件作品都讓人感到驚奇,但作品都沒有這次在佛陀紀念館看到那麼多、那麼齊全,江博館一定把最好、最有價值的作品,這次都拿到佛陀紀念館了。」一位五十多歲的吳姓遊客看完展覽後吃味的說出內心的感受。
「吳韻漢風.精彩江蘇—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即日起至六月十九日,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展廳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