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天下》雜誌曾針對台灣人的幸福感做過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在「家庭生活」、「身心健康」及「社群關係」三個層面,呈現「高度重要、高度滿意」狀態;而在「工作狀態」方面,則普遍呈現「高度重要、低度滿意」,說明了幸福指數的一個重要關鍵是「工作狀態」,若能改善,則有助於提升幸福感。
也有人分析,近年來有些政治人物動輒炒作國家名稱,撕裂族群和諧,導致民眾因看不到國家的未來而焦慮感增加;此外,身處科技發達、物質生活富裕的世代,加上媒體、文宣的推波助瀾,社會氛圍傾向於追求財富、名利,得不到的失落感也會讓人忘了回過頭去珍視自己所擁有的,形成習慣性的負面思惟,這也是造成幸福感降低的因素之一。
其實,每個人對幸福的認知不同,樂觀的人看到的是台灣的文化很多元、言論自由、政治民主,只要有理想、有熱情、勇於向困難挑戰,都可以揮灑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因此,幸福與否,取決於心態。
幸福何處尋?佛法告訴我們世間無常的真理。當幸福建立在會變化的事物上,幸福有一天也會成為痛苦,唯有安住在佛法,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因此,當我們悲嘆外在的環境時,何不試著放下比較計較,放下負面情緒,喚醒人性中的真善美,學習正面思惟,自然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風光。(雲心)